《明心集》哲学之光随笔散文

2020-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宗奇
《命》----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八月廿七 于自家作 

未曾清贫難做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豪杰出困境千刀万剐方成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為政2.4》

我聼過很多人欲求解释,和欲求阐释“什麼是孔子的三十而立’”,以及,説是:“什麼是孔子的‘四十而不惑’”......“什麼是孔子的‘耳顺’、以及‘不逾矩’”......等。我聼過一些説法,而且,“三十而立”,可能也是令不少人耳熟能详的成語。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當你真的达到了儒家所谓的“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2.4》)的境界時,你不會去想,説:“我四十時會不會‘不惑’......”芸芸。當你真的达到“三十而立”的境界時你想的問題是‘我為什麼會走這條路’

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論語·為政2.4》),當你真的“三十而立”的時候,你已经通過长期的坚持且不懈的努力,你通過长期坚持、以及不懈的努力学、寫文章......通過以儒家“四書”(既:《論語》、《大学》、《中庸》、与《孟子》)當中的内容作為文章的依据,而进行的論文,以及文章、文学创作所得之結論來修正和更新己之现存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认知......

通過长期用這樣的方式(既:以儒家“四書”為理論依据的論文、文章创作,以及論証寫作......)更新自己目前現有的思想,以及思维模式、思考方式等,你基本已经把儒家的“四書”看的比较明白了。所以,當长期......处于這樣以及這種行為方法和行為逻辑上的你真的到三十岁

你自己“立”、“没立”,你自己心里是有谱的。“立”字,出自《論語·為政2.4》

道理是這樣的你长期用“四書”中的内容作為理論依据來进行文章以及論文的创作......從而以此種行為(既:以儒家“四書”為依据的論文、及文章创作......)之結果与結論來时刻更新自己的思想以及思维上的认识认知。长久以往,你自己的‘心境’你自己的知水平’到什麼地步和什麼层次你自己心里一定會一清二楚

如果,你也是走‘自修’之路的人,那麼你一定清楚,我們這條路上的第一个字,入此门的第一条铁律’,律,就叫:誠。

就一個字,誠。所以你更不會“説謊”,更不可能自己“説謊”

因為假使你“骗自己”,哪怕一句話,一件事,那你根本就连這‘自修之门也都进不了。你如果骗自己的話,那你铁定會被‘自修之路’,所:拒之门外。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在這樣的情况下......你三十“立没立”,以及,説是:你内心的水平与素质到达個什麼“境界”,且不説你對于“四書”(既:《論語》、《大学》、《中庸》,与《孟子》)的认知水平如何,因為,個体之間會有一定的差异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出自《論語·八佾3.16》)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既‘個体之間會有各方面的差异’這件事。

但就‘心理水平’來説,凡是入‘自修之门’的’儒家們自己對自己心里都有数的。道理是這樣的。

所以三十“立没立”,你自己最清楚

道理是這樣的。如果你立了,像我一樣,假设你“立”了那麼你不會:所谓“四十”“五十”“六十”......的事儿

假设你三十“立”矣,那麼你考虑的,會是:為甚麼“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論語·為政2.4》)的問題

道理是這樣的。為什麼要:“立志学”(既:学儒......)。

确實是因為:愛,‘愛’這個字肯定是脱不开的

就像我,‘自修’到今天,一樣。完全没有因為我一直坚持以儒家“四書”當中的内容,作為論文、以及文章的依据,從而进行的論文创作’、以及論文寫作的‘自修’行為當中获得過哪怕一丁點兒的除了我自己和亲戚给予我的金钱和哪怕是“虚名”上的外界真人赞誉与赞美

但我依然坚持‘自修,很難想象,除了是‘愛’以外,還有其他的,哪怕一丁點原因了。

是‘愛’,我以一個先秦儒家思想的拥趸的身份,负责任,且誠實的説:我,以儒家“四書”中的内容,為依据的論文,和文学创作,皆是因為,‘愛’用此種方式(既:以儒家“四書”中地内容,為依据而进行的論文,与文章创作......)所得之結論与結果來更新自己現有的思想以及思考逻辑思考方式了

這,既是:叫‘自修’了。

道理是這樣的。我愛‘自修’(“自修”系我上述所讲之方法的概念)。自修自己‘更新’自己的现存的思想与认识......

愛‘更新自己......“打磨”“切磋”自己......

而其實,所谓“打磨”,和“切磋”正是儒家形容自修所做的舉例和比喻

《礼记·大学》记载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出自《礼记·大学》)。道理是這樣的。“自修”(出自《礼记·大学》)就是“打磨”自己、打磨自身,就像“雕琢一块美玉”作為人类來講就是更新自己的认识认知“玉”经過不断的打打磨的‘差不多了才看清它的美(既:看清‘玉’的美)。

人(既:人类)也是這樣,不断的通過‘自修’,來更新自己的认识、与认知,這就像“玉”(“玉”,系舉例、与比喻)被不断的打磨、切磋,一樣的。

人(既:人类)在不断的更新(既:“打磨”)自己的思想中的认识、与认知後,不僅你自己自身的‘气质’會不一樣,而且,你會发现:自己明显比以前要更清醒‘透彻’

好比“美玉”被岩石遮挡的時候被叫做是‘璞玉一樣

人(既:人类在‘自修’之前也像“璞玉”一樣非得罢自身遮挡住自己‘光华’的那些“岩”与“石”“切割开”“打磨”下去了以後......

自己真正的‘真正的‘与精华部分才能像‘拨云见’一樣現于世間現于世界

“璞玉”,一般情况下,和随处可见的‘石头’,差不多。

没有什麼价值(大多数的“璞玉”)。

所谓价值一定是经過打磨与切磋以後成‘’了,成‘形’了,這才有价值。人也是一樣,人要‘成必须得“切割”和“打磨”(“切割”、和“打磨”,系舉例、和比喻)自己

人类“切割”和“打磨”自己這種行為方式就叫做自修’了

道理是這樣的。自修的過程,就像我説的,绝离不开:愛。

必得:愛,愛,是因為:你在‘更新自己的思维、以及思考方式、思考模式’的時候,在這個過程里,以及,在這個結果下,你尝到了:所谓的“甜头”。

這種“甜头”(既:因‘自修’,而產生的......所谓“甜头”),是不自修的人,是不寫文章,以及不思考的人所理解不了也绝尝不到的

他們理解不了你,為什麼不因此挣钱,也不因此“扬名”,但還要每天坚持、且不断的寫,寫,寫。他們不理解,他們,可能也理解不了罢。

道理是這樣的。

《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

這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九個字我十分有感触

“苟”,就是:假如,如果......的意思。“苟”字,出自《礼记·大学》。

“汤”,既是:商汤。灭夏(既:夏朝)商汤

商汤的“盘”上铭刻着如果(既:“苟”)有一天能够‘日新那麼就要‘日日更新(既:所谓的“日日新”),不断更新(既:“又日新”)。

道理是這樣的。:“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道理,是這樣的。

對于人类來説,來講的話所谓的“日新”(“日新”二字,出自《礼记·大学》),就是:自修。道理是一樣的。就是用某种方式、方式,從而达到像切割“璞玉”那様式的,每天“切割”、“打磨”、更替掉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模式,更替掉自己原有的:思想,与认识、认知,從而像“璞玉”被打磨与切割掉自身的岩石与“废料”部分一樣譲自己你自己人类自己的新的认知认识与更好清亮的部分透露外露出來

這樣的方式就叫日新’了道理是這樣的

且,日新’二字孔子所書的《易传》上也有明确的记录

《易传·系辞传上》记录:“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出自《易传·系辞传上》)“日新之谓盛德”,“盛德日新”

“盛德日新”四字非常重要,因為,他直接表述了:孔子儒家認為的,什麼樣的人,以及,説是叫做具备何種條件、与资质的人才能够做到‘日新

道理是這樣的。日新(所谓的‘日新’),于我們人类而言我們人类來説來講的話,(既:日新,所谓的“日新”)是通過‘自修來完成的

自修,是因為愛,但是,人對于‘自修’的這種也并非所谓“一见钟情”

誠然,“盛德日新”,也即是説:‘盛德’才(有资格、具备條件、和资质)能够:叫做‘自修’下去......

那麼,“盛德”的人在‘自修’之前是怎麽走上‘自修’路的這既是《論語》當中记述的,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論語·為政2.4》)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原因了

既:我們為什麼走上了這條後來深爱一生的‘自修’的:道、与路呢。

我們為什麼,立這樣的“志”(既:“志于学”、志于‘自修’......等)。

学,肯定是越学,越愛学,‘自修’也是一樣,既:越自修,越更新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认知,也就更新......

這就像雕刻师們切割一块“璞玉”一樣第一刀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可能切割打磨下的都是些碎石角料

但是你越深入的切割打磨你會发现那晶莹水润剔透的玉质越发透明与光亮于是這就不像當初只能切下边和角料那様你會對此事愈加上心以及愈加兴奋這種感觉切割’,而见到了“璞玉”那水润光盈与剔透的内核内质之時......)即叫做:‘愛’

所以,‘愛’,不是第一刀“见”的也不是第二刀“见到”的

‘自修’,“修己”(“修己”二字出自《論語·宪問14.42》也是一樣,我不是寫第一篇文章,第二篇文章,甚至第三、四、五六篇文章的時候,就“愛”上了‘自修’,不是的。

我是在這條路上(既:‘自修’之路......),走了一段時間以後,之後,方才渐渐‘愛上’(既:‘自修’、‘日日新’,“自修”、“日日新”出自《礼记·大学》)的。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當然‘愛’自修,我可以绝對负责的説即‘吾愛自修

,誠實講,我与‘自修并非“一见钟情”(所谓的,“一见钟情”)。

我是渐渐的,慢慢的,在‘自我更新’(既:‘自修’)了很久以後,我才发现,我事實已经‘愛’上‘自修’了。

道理是這樣的。同理,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論語·為政2.4》也應如此,從“十有五”,到孔子的:所谓“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摘自《論語·為政2.4》),在这段時間里,既:從孔子的“十有五”,到“三十”的这段時間里面......這段時間里面,孔子,應該是也‘愛’上了‘自修’的。

起码,我可以説,在这段時間里,既:“吾十有五”,到“三十而立”(“吾十有五”、“三十而立”,皆出自《論語·為政2.4》)孔子是應該‘愛’上:‘日新’的。

因為,如果不‘日新根本“立”不了。這,是我個人的经验。

僅是经验。而,如果不‘愛’自修,既也不可能做得到:“日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

而,如果不是‘日日新’、“又日新”的話,那麼,孔子在“十有五”,到孔子“三十”的这段時間里,又是怎麼达成:由‘学’,至“立”(‘学’、“立”,皆出自《論語·為政2.4》)的呢?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可以假设成: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論語·為政2.4》的時候應還没有‘愛’上‘学’

“学”字,出自《論語·為政2.4》。

但,孔子為什麼“志于学”這就是我們这篇文章要討論和叙述的了

道理是這樣的。孔子對于‘自修’的‘愛’,是後來的事,既:孔子對‘自修’、以及對于‘日新’、‘日日新’(“自修”,“日新”、“日日新”,皆出自于《礼记·大学》‘愛’,是在“十有五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均出自于《論語·為政2.4》)中間

這是孔子對于学习儒家学説以及他自己時代的“六艺”以及“周禮”的‘愛’的区间

孔子是在這段時間里面,‘愛’上“学”“学”字出自《論語·為政2.4》与‘自修(“自修”,出自《礼记·大学》)的。孔子“十有五”而“学”的(以上,皆出自于《論語·為政2.4》)并非因:‘愛’而立

道理是這樣的。既:孔子最初“十有五”出自《論語·為政2.4》并非因‘愛’而“学”“学”字出自同上)。但孔子定是因‘学’而:‘愛’

道理是這樣的。因為‘不愛’学儒(既:不愛‘自修’、以及‘日新’,“自修”、“日新”,出自于《礼记·大学》),既也根本‘不可能达到’“立”(“立”,出自《論語·為政2.4》)的境界。

道理是這樣的。孔子在“十有五而志于学”,与“三十而立”(以上,皆出自于《論語·為政2.4》)中間,‘愛’上了学,故,才有了後來《論語》记述孔子説的:“四十而不惑”、以及“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等等,這些。

“四十而不惑”......至“六十而耳顺”,皆出自《論語·為政2.4》。

所以说,以此判断,孔子在“三十”之前与“十有五”(“三十”、“十有五”,出自于《論語·為政2.4》)之後‘愛’‘自修’,‘学’儒的

道理是這樣的。但,“十有五”(既:孔子“十有五”)為什麼“立志”于:学,這個楔子(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于《論語·為政2.4》)和起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同上,之起因)......

個人判断孔子“十有五”而立‘学’之志,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不幸

人,想要改變自己,改變自身,‘修’自身,一定是在:逆境里面,一定是在遇到了某些困難,与困苦里面,才會想要去:變。

孔子‘立志’于学最初的本因不是因為:愛‘学’。

而是因為(既:孔子“十有五”而立志于‘学’的原因......):想‘變’)。

所谓‘愛’学,愛‘自修’,起码得是孔子“十有五”(“十有五”,出自于《論語·為政2.4》)以後的事。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同上)的本质原因则与孔子“十有五”之前(“十有五”,出自于《論語·為政2.4》)有本质关系道理是這樣的

《論語》,记述孔子的話,叫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自于《論語·子罕9.6》)“吾少也贱”,是《論語》记述孔子對自己“少時”的評价。

《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出自《礼记·檀弓上》)古漢語中的“孤”字,专指:少時丧父的人,称:孤。

少時丧母则称。道理是這樣的。這里:“孔子少孤”是説:‘孔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的意思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终于知道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的立志不是因為:愛,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上,既:“三十而立”......等,出自《論語·為政2.4》)......等,這绝對是因為:愛,愛自修而导致的

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同上)立志之舉大体是因為想‘變’。道理是這樣的。因不幸而想要去變(既变)

因‘變’),而找到:‘愛’......

這绝對是(既:因不幸而找到:愛......):不幸中的大幸

‘不幸中的大幸’,是:孔子因此(既:因為“孔子少孤”出自《礼记·檀弓上》、以及“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自《論語·子罕9.6》的不幸......)不幸而最终成就了自己

這是不幸中的大幸道理是這樣的。苦,肯定得吃;罪,肯定得受,那都是自然的。我個人也有對此感同身受之感触

但是,當,當你找到‘愛’的那一刻起,相信我,“一切都不重要了”。

道理是這樣的。命运中的種種,都不及,你的‘愛’重要了。而,命運中的種種不幸都不及你的‘愛’重要的原因......)也是孟子曰:“君子不谓命也”(“君子不谓命也”,出自于《孟子·尽心下》)主要原因了

就像尼采説的“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一樣

年少的不幸与後來因‘愛’而蹴就的“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出自于《論語·為政2.4》)相比實際更像是命中注定或者‘上天’的另外一种:恩赐,一樣

道理是這樣的。你可以因此感激,即:‘感激上天给予你找到自己的機會’。

你可以因此去感激感謝‘上苍’給你因找到己之從而能够改變自己修正自己以及説是叫:“日日新”(“日日新”,出自于《礼记·大学》自己思想和认识认知的機會与天赋。

你可以因此而‘感激’上天,但是我要告诉你給你因找到‘愛’,從而能修正自己的機會的与給你在找到真‘愛’之前的種種不幸的是同一股:力量

那股力量:命。

命中注定你是誰,命中注定你往左走,往右走......

命中注定你经历什麼樣的事立什麼樣的。‘愛’什麼樣的事......命中注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切......都是定好的。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八月廿七 于自家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