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之2:什么是专业、职业和行业,未来哪些职业会消失
生涯导航
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我们常常听到“行业”和“职业”的相关说法。比如,教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在“教育”行业中从事“中学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此外,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医生、快递员、律师、作家、保洁员等,他们也都是某个行业的职业人员。
而“专业”一词,更是高三同学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词”。它指的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大家都知道,大学是分专业录取的,在高考结束之后每名同学都要填报志愿,确定自己报考的大学和专业,从而决定自己一生的从业方向。还拿“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来看,因为这一职业起到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又要做到“为人师表”,所以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他们往往是经过高等教育,并接受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相关资质培训的专业人员。
在本章和下一章,我们来为大家介绍行业、职业和专业的相关知识。
生涯知识
1.什么是行业?
中国有句古语,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面的“行”,指的就是行业。按照2017年10月开始实施的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的定义是“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可见,行业是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即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
了解行业分类,对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涯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比如,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都离不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又如,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体育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科技服务业等一系列产业活动的扶持和鼓励,可能会带来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再如,财政、税务、国家标准管理等,都要以行业分类为重要参考依据;工商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注册在确定企业经营范围时,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依据的,等等。
此图为百度下载,参照画一个各行各业的拼图
2.行业的分类
按照最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国民经济共分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对此,我们可以解读为,截止2017年10月,国家认定的行业数量为1380个,下面我们列出20个行业门类,供大家参考。(门类代码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T依次代表不同门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H 住宿和餐饮业
I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行业有1300多个,下面,你就行动起来,访谈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叔叔、阿姨,然后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他们都属于哪些行业的从业人员?
2.他们所在的行业属于哪一个行业门类?
生涯知识
1.什么是职业?职业和岗位是什么关系?
了解了行业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职业。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一定的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持续实现,就形成了职业。它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特点。
职业存在于社会分工之中,在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上,人们的社会角色迥异,所从事的工作在目标、内容、方式与场所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通常所说的“岗位”,针对的都是具体岗位。这里涉及到了“岗位”概念,岗位实质上就是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2.职业的重要性
职业不仅是一个人谋生的需要,同时也是贡献社会、实现自我的途径。
首先,职业首先是谋生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个人通过就业实现生存的需要,获得个人最基本的安全感。在谋生的过程中,个人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创造着越来越多的财富。
其次,职业为个人发展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离不开职业活动,并且通过职业活动,个人获得更好的成长。通过职业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社会、集体与单位的归属感,并提供了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个人对归属、爱、尊敬与被尊敬的需要。
3.职业的分类
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目前实行使用的《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是在1999年版《大典》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职业分类理论和方法、参照最新修订的国际职业分类原则,充分考虑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的特点而制定的。新版《大典》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需要,在分类上更加科学规范,在结构上更加清晰严谨,在内容上更加准确完整,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职业构成、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标志着我国职业分类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大典》中的分类,我国的职业分类体系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其中有127个绿色职业。
我们把新版大典中的8个大类列举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大类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 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第五大类 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
第六大类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 军人
第八大类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职业的基本特性
同其他社会活动相比,职业活动有哪些特性呢?
(1)社会性。职业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体现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上为社会整体做贡献,社会整体也以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作为积累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职业的社会特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不同职业人应当了解自己承担的职业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职业活动的社会性,把“利己”和“利他”结合起来了,让我们的工作有价值。
(2)经济性。有相关研究表明,“薪酬水平”是职业人关心的核心指标之一。职业活动是以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劳动者在承担职业岗位职责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获得收入。一方面,这是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另一方面,劳动者也要以此维持家庭生活,这是保持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安居乐业”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如果社会中失业人员过多,这些失业人员无法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那么常常会诱发诸多严重社会问题。
(3)技术性。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其结果必然是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能胜任和承担岗位工作的人,除了达到该岗位职业道德、责任义务、服务要求以外,还要达到基本的技术水准。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的技术特性标示了职业的专业色彩。社会上的有些职业,如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设计师等,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性,非专业人员很难胜任。
尽管每一种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要求程度不同,有的甚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它们都是职业得以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所以,同学们在进入社会之前,都要努力使自己增长本领,达到某个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科技进步带来的工作更替
任何一种职业,都要经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从发展到完善再到消亡的变化过程。一般来说,构成职业生存的社会条件变化是比较缓慢的,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原有职业活动也会产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只是在量的层面上,说明这个职业为社会所提供的功能仍然存在;如果这种变化反映在质的层面上,则意味着这个职业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新职业的诞生和老职业的消亡,都是正常现象,认识到这一点,能使我们更好地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职业。
2015年,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公布。与1999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新增了“快递员”等347个职业,取消了“话务员”“制版工”等894个职业。这些被取消的职业,也都曾经一度热门过,让从业者感到无限荣光。他们经历着职业的兴衰,也感受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在电影《翻滚吧!阿信》里,阿信与BP机寻呼台女传呼员之间对话的场景令不少人印象深刻。在移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寻呼机曾是身份的象征,而寻呼员更是门槛高、竞争激烈的职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应该是BP机使用最红的时候。这也带动了寻呼员成为很抢手的职业,工作环境好、待遇高、受尊重……这些都是优点。”谈起曾经工作了10多年的岗位,来自浙江温州的老寻呼员林蕾表示,当时这个工作条件好,但要求也很高。“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要掌握五笔字型并不容易,打字快的人更少。同时还要口齿清晰、声音条件好,真的不容易。”
与BP机寻呼员相类似,话务员这一职业也随着电话线路性能的改进退出历史舞台。在年轻人看来,摇动电话、告诉话务员要接通的地方或人、连线通话,这种通信方式似乎只有影视作品里才会出现。
还有“凸版凹版制版工”,这一职业也曾是印刷行业的“中流砥柱”。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淮南某印刷厂做制版工的曹维信说,当年他刻苦研习半年,才从6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厂里唯一一名制版工。但最鼎盛的时间不过10年光景。
“过去记者写文字稿,制版要有时间,印刷要有时间,出印刷品最快也要一天。而现在,例如参加国际印刷展览会,我们在广场上等着进门的时候,那上面有摄像头拍下我们,只需十几分钟二十分钟,进门就拿到印着我们照片的小册子。”
从“凸版凹版印刷”到“平版印刷”,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带来了对职业的新要求。“唱片工”“拷贝字幕员”“平炉炼钢工”等工作因为对应技术的过时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计算机操作员”“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岗位则由于科技进步应运而生。
随着高铁的发展,动车组列车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而产生了对动车组列车检测、维修的需求。于是,“动车组制修师”的职业便开始出现。另外,风电的普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与所在行业相关的岗位服务于本产业发展。“光伏组件制造工”“风电机组制造工”等职业的产生就是如此。
大开脑洞:未来可能消失的10大行业
千万不要觉得行业的消失与自己很遥远。上个世纪,已经有打字员、铁匠、电话接线员等很多职业消失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职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从媒体的盘点来看,以下列出的是未来几十年里,可能濒临消失的职业。
1.记者。
也许有一天,90%的记者都会失业!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算法,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福布斯》杂志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出现让纸媒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现在,人们更习惯在电脑前和手机前阅读新闻,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获取新闻的人越来越少了。
2.银行柜员。
商业周刊中文网称,未来10年,中国大陆80%的现金使用会消失,人们逐渐开始选择网银或移动支付。未来20年,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如果不把前台业务外包,将难以生存——无论这个预言如何,传统金融业和科技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银行柜员要小心了。金融领域将发生一场彻底的互联网革命,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
3.司机。
如今看到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穿梭,或是自己停靠到旧金山大街上,都已经不足为奇。而奥迪、丰田和奔驰等汽车厂商都计划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因为汽车已经不需要人来驾驶,司机这一职业会消失。包括驾校老师、停车执法者等等职业也都随之消失。
4.装配车间工人。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后引起外界瞩目。专家称一线工人短期内被挤占不可避免,一批生产工人将下岗成为共识。目前富士康的机器人手臂还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未来,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普及,装配车间的工作将不需要真人插手了。未来富士康不用再发愁劳工问题了。
5.有线电视安装人员。
借助一个电视盒子,就可以让每一台普通电视升级为智能云电视机,同时实现与家庭其他无线终端(手机、Pad、电脑)的交互。只要身处带宽足够的WIFI环境,就可以在电视上免费观看在线视频内容。
有线电视这回事最终会消失。甚至电视台的构建都会被打乱。相关产业链上的人都要当心,有线电视安装人员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表。
6.加油站管理和工作人员。
加油这回事可能会消失。因为石油在枯竭。未来,新能源充电站也许会遍布。不过,充电站也会实现自动化。不需要人来服务。而且,连驾驶都已经实现无人化了,当然也不需要人来负责加油充电等动作了。
7.经纪人、中介商。
实际上中介商这一职业的悄然隐退已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信息高速公路的无限发达必将“夺去”别一群人的饭碗———经纪人。原因很简单,他们将不会比别的普通人知道得更多。已经有苗头出现了。譬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自选保险。未来人们可能会需要更多专业的规划师,而不是经纪人。
8.职业模特儿。
未来,没有谁再会为自己的个子矮而愁眉不展,高技术含量的增高手术能给一个人延长原身高。这个医学项目目前已经在进行了。还有便是新兴美容业的发展。“超微科技”的运用使整容业更趋完美,已经有人在研发用电脑“勘测丈量”脸部细节,度身制作完美五官“零件”,以求“一劳永逸、完整美丽”效果的新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讲,漂亮的脸蛋与高挑的身材人人都可以拥有,职业模特儿失去存在的意义,时装秀真正地从T形台走向每个人身边的大街。
9.各种工业样品、小商品制造者。
未来,3D打印将颠覆制造业。商品将不再通过制造和物流的环节来到达用户的手中,用户将购买从杯子到房子等所有产品的设计,然后就地3D打印出来,这种方式最大的革新之处在于成本将比供应链产品便宜,而且有些东西不需要专门的人来制造了,你只需要有一个程序就行。所以,各种工业样品根本不需要专人制造了。打印出来看看对不对就可以了。
10.个体商户。
据新闻媒体报道,李宁实体店已经关掉一千八百多家,同时,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实体店的销售额。未来三至五年全国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书店将关门。服装店、鞋店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将关闭。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dwz.cn/5Pjo8E)
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个人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知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有相应理论及实施体系并已延伸到普通高中。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而普通高中更多地肩负着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的重任,这样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受到忽视。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步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性,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节课,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相关知识。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职业是个体的集合,当从事同类工作的人达到一定数量就形成一种职业。行业是企业的集合,当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就形成一个行业。而专业,是为了适应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相关人才而人为划分的。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你对专业、职业和行业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不同职业对专业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强调专业,有的不强调专业,专业也并不会限制个体的职业发展,每个专业都值得尊重。
在互动中,我们也会发现,职业人员,其所学专业虽然是固定的,但其职业可能会发生变动,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职业选择会是多种多样的,而同一个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怎样变动,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技能要求,从业者都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这种要求,一名从业者,越能适应这种要求,便越能达到职业发展的高峰。
参考资料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书已经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张慕梁
更多职业生涯干货请关注作者公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360/150dbddf3d4f668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