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好》观后感后记
因为之前写过一篇《都很好》的文章,所以叫后记。但是昨天看完了大结局后,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我还是被戳中泪点了。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让我哭的电视剧了,所以有冲动想再次写点东西以殇眼泪。

1
《都很好》中大结局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其实悲剧更让人思考,但是电视剧的处理还是照顾了观者的感受,让最懂事最有钱的苏明玉辞职,全心全意照顾爸爸,大哥在美国照顾小家,二哥在非洲打拼事业。
当父亲什么都忘记,但是唯独记得拿偷偷攒起来的钱给晚了十年的女儿买初中升高中的30元的复习题时,当明玉明白了父亲折腾的苦心为了自己时,泪流满面。
这时的明玉终于了解到感受到父爱,也终于在心里上找到“回家的路”了。

亲情最能打动三十多岁我的心,因为我已经步入婚姻,爱情的神秘和憧憬早已经水落石出,而埋藏于血液之中的亲情像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2
《都挺好》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这个结局我并不是最满意的,试想一下:(1)如果明玉没有这么有出息而且还结婚有孩子,苏大强的养老该谁承担?会谁承担?(2)爱作的老年人现实生活中,对其不离不弃的子女很少,不闻不问的也大有人在。(3)人性复杂,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很难经受住考验。当然,现实主义题材真的拍出来,里面没有一丝温情,都是赤裸裸的恶的话,也不能展现出来起到教化人们,使人向善。
我看了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人生要靠自己。自己要尽早拼了命的成功,赚钱,才能在父母老的时候,才能在人生中年的选择题上有选择权,做到善良。
不然,如果明玉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可能辞职专心照顾父亲。

3
《都很好》展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好的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养老对于育儿等问题的探讨,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我不仅想到我的老父亲母亲,他们退休也都步入60多岁的年龄,有退休金拿,但是没几年就得了慢性病,一个脑梗前兆一个高血压住过医院动过手术。好日子没享受到,一边困于身体的病痛,一边还在发挥余热给弟弟家赚钱看孩子,既出力又出钱。
孩子家里自给自足,弟弟还时不时问父母打秋风。中国父母老了都很识趣,都很懂事。我现在深刻体会到随着时间,父辈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早已经移交到了我辈手中,我们怎么照顾老人要本着良心啊。我很厌恶弟弟,就是因为他只考虑自己,只想一味的站父母便宜,只想吸父母的血,唉。
我让母亲来我这里养老,母亲不愿意,我问她为啥。她理直气壮的回答我:我有儿子,即使他不孝顺,我也不去你那里。因为我还等我百年后,他给我进祖坟披麻戴孝呢。我想父亲也差不多是这想法吧。
我的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我只能退居第二战线了。唉,现实总不会那么容易就大团圆,我们只能忠于自己的心往前走。
我的孝顺只能化成一通通电话了,仔细想想真没意思。父母养我这么大算是白养了。就像我问父亲:生女儿的意义在那里?父亲回答我:为社会做贡献。就像弟弟吵我:“姐,你嫁人了,家里事不要多管。如果你要管,请你辞职后回家来再说!”我想到孩子和老公,禁声了。

我是苏明玉的低低配版,我那里有什么选择?
以此铭记,因为我想清楚也对我的人生更好。人生的难题有些时候太难解了,只能随着时间去寻求一些新的感悟和契机。
年轻人不能贪图安逸,要为值得自己守护的拼命成功啊!三十也不太晚,加油,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