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2022-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馨韵珍Jany

读《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之前听朋友聊起过,人一生90%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当时听完我就很震惊,细品后却认为特别有道理。而这次看到“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顿觉十分绝对,但又想不出来对立案例反驳。

1.和他人对比导致的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认定

很多人看到别人的高学历、金饭碗职业、丰厚的薪酬,以及漂亮的女朋友贴心的男朋友无不让人心生羡慕或嫉妒,反观自己后就烦恼无比,甚至产生自卑感。阿德勒称,自卑感是一种主观认定,和价值判断有关。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主人公之一哲学家,是身高1米55的男性,他原本觉得自己应该再高一些,起码达到正常身高。但朋友告诉他,你没有高大强壮带来的压迫感,你有让人放松、无拘无束的能力。哲学家转换理念后,再也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其实就事实而言,身高低没有什么欠缺或不如人的地方。问题在于人赋予这样身高什么意义?给它什么样的价值。

和别人对比后,主观感受到矮,就陷入自卑。但朋友劝告后,矮具有了让人放松的优势,就成了优点。所以是优点还是缺点,全靠主观意识来决定和选择。

从事物的价值来讲,高昂的钻石其实本质上还是石头,钞票的制作成本远低于其代表的价值。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ta不会在乎学历、名利、财富和容貌,大量的钱币没有了太大的价值,可能就用来烧火做饭和用作厕纸了。所以,价值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人际关系中。

2.自卑是客观认识到自己不足,自卑情结是缺乏改变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现自卑,这很正常。因为人就是在无能为力的状态下来到世上,然后通过努力和追求理想状体来满足一些需求和欲望,阿德勒称其为“追求卓越”。

在这个过程中,若某些目标没有达成,就会产生一种低劣无能的感觉,即自卑感(心理学意义上次的自卑,只是觉得自己还有不足,但没有不适情绪),而大部分情况下,自卑感可以促进人奋起直追,是一种健康和正常的刺激。

若因为长期没有达到目标或在人际关系中一直处于竞争失败的状态,则容易出现“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人们开始把自卑感当成某种藉口使用的状态。例如,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无法找到好工作;因为我没资源没背景,所以我很难成功。虽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拥有自卑情结的人会将其视为一种必然联系,即有A就一定会有B,反之亦然。而实际上,他是缺少改变的勇气,也不想付出实际的努力,虽然对现状有不满,但潜意识觉得维持现状比较轻松愉快。

3.骄傲自大吹嘘自己,其实也是自卑情结的体现

为了弥补A的缺失,积极的做法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填补,但人性的懒惰让很多人让很多人找到了捷径,即表现得自己很优秀,活在虚伪的优越感中。例如,用某些身份或身外之物和自己绑定,或吹嘘曾经自己的成功案例。

反思自我,近期回老家,我就有这种虚伪的优越感,如将所在单位与自己绑定,别人羡慕的表情让我错以为自己是大学老师,而不是每天在基层搬砖的文员;当聊到所在城市的房价,别人的唏嘘让我误以为自己是日入斗金的百万富翁,而不是为赚钱奔波的打工妹。究其根本,实际是我个人对这两点的自卑情结导致。

4.放大自己的不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特别

为了在人际关系中凸显自己的特别若没有显赫的地位或丰厚的财力,有些人会放大自己现有或曾经经历的不幸,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关注,甚至支配对方。

阿德勒也指出,在我们的文化里,软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例如人们喜欢的励志故事大都是从底层爬起,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英雄应朴素如路人不应该开豪车住别墅,大人不能和孩子较劲,毕竟还是个孩子等等。

5.人生,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所有人虽有不同,但都平等。我们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没有纵轴的平面空间,完全退出与他人的竞赛,仅关注自己的方向和成长,这样就会减少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活出一个人本身的样子。

因为一旦参与竞争,就会出现输赢。若输必然有烦恼,若一直赢,为了维持这种状态,人们会更加心神不宁。此外,在竞争的环境下,周围的环境和同行的人就成了有对立关系的“敌人”。

反之,若一个人完全退出竞争,将周围人都看作是伙伴,那周围环境就是舒适和安全的,人际关系的烦恼也减少了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