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
初看标题不觉得有多稀奇和新颖,因为人人都承认或者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检索知识的手段,并不等于学习的全部。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考试成绩几乎代表了所有的学习成效。
虽然提出过众多的改革措施,提倡着众多的过程性评价,但是在考试与学习评价体系善未健全的今天,我们依然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
以其客观地说教育主管部门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或者没本事取消“考试”这一评价方式,还不如评价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主观地想想在教育教学中怎么有效做好过程性教学和过程性评价。
我毫不客气地讲,整个教育的乱想大多不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顶层设计的不利,而是基层教育实施者的贯彻执行的不力。
当然,这其中有意识的差异、执行能力的差距、实施力度的强弱、还有一线地区更为突出的周边氛围的状况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
“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就是一个最好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就是一线老师对学生整个教学评价的“上方宝剑”。这其中,我们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用对学生“A、B、C、D”不等的评价结果来约束、引导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但是,现实呢?
过程性评价跟不上,这是其一;其二是“下不了手”,既然学生都坚持到初中毕业了,我怎么用“过程性”评价将其“抹杀”了呢?
所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同虚设。
为了控制“成绩一锤定音”,教育主管部门又出台“严禁公布成绩”的规定。
有时候,我并不明白:要规定不能考试有效,还是规定不能公布考试合理?
仔细一想两者是矛盾的。但是,意图是明确的,也就是说:要考试是为了检索学生的情况,不公布是为了促进抓过程性培养,不“一锤定音”。
更甚至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把成绩转化成“A、B、C、D”不等,以示公平有效的评价。结果呢?
很多时候,还是又把“A、B、C、D”转化为具体分数。
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其实我想:这并不矛盾。想明白一件事我们就能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了,这件事就是“素质教育和考试并不矛盾”。
考试后的评价手段虽然有所欠缺,但更多的问题在于执行者没有按照用以去不折不扣去运行。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需要考试,而考试也不是素质教育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
就好比本文最想表明的这个问题——考试与学习的关系。
准确说: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试错、成长的过程;考试只是学习的一种结果表现形式。
考试有成败,但学习只有进步。
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不断强调补短,而不是扬长。所以,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问题孩子、问题家长、问题老师比比皆是。
那么,既然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便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问题,成长的机会就来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偏重就不应该是不能全面反应学习问题的“考试”,而是应偏重于于对学习本身的“学习过程性评价”。
所以,我还是一再呼吁“不要因为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成长性的教育”。
试问:你在为学生的考试而教,还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而教?
当然,我们更多的观点是:教好,也要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