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点评专录奇文共欣赏壹品创联·联盟精选作品

名作赏析‖最强日更文《记承天寺夜游》

2021-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如乐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这篇文章含标点符号,恰好100字,文章短小,却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之一,知名度仅次于《赤壁赋》。要是放在今天,绝对是最强的简书日更文。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而且不得离开属地,是一个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的犯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月夜访张怀民的短文,把月光照射下的庭院比喻为空明的水潭,把竹栢的倒影比喻为水中的水藻和荇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的美妙,真实地记录了他的闲适生活。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贬谪之后,虽然无法“经世济民”,但是,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自己和张怀民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这种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极具人格魅力。手法上,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因为是名人名作,故历来有不少解读。但这些解读或多或少是有些问题的,具体如下:

解读一: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乐之分析:这明显就是过度解读。苏轼之所以被贬黄州,就是因为文章被小人过度解读,搞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说他以诗讪谤,苏轼差一点被杀,幸得宋神宗网开一面,最后改为贬谪黄州。经过这次事件,苏轼自然不敢妄议朝政,也不会贸然讽刺朝廷官员。所以作者的“闲人”并无明显的鄙夷和讽刺之意。

解读二:体现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乐之分析:苏轼是一个乐观好动,天真随和的人,毫无省部级大官的架子,所以去到任何地方,都被当地的百姓所喜爱,总能很快结交朋友。苏轼曾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无贤不肖,都能欢然相处。苏轼在黄州就结识了三个本地朋友:潘丙,在樊口卖酒;郭遘,在西市卖药;古耕道,热衷于地方公益。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语言不通,还能结识黎族朋友。通过苏轼传记可知,纵观苏轼的一生,除了这篇散文所记载的赏月,作者和张怀民并无交集。因此,苏轼和张怀民只是萍水相逢,拥有皆为贬官的同病相怜,苏轼在黄州有闲暇,日常喜欢游览寺庙道观,所以月夜访张怀民。

苏轼被贬黄州,这是苏轼一生中第一个低谷,但也是其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之一。苏轼一生有五段时光是幸福的,一是年少的读书时光,虽然清贫,但是有兄弟和父亲相伴,夜雨对床是其一生的梦想;二是,兄弟同侍迩英殿讲读,这是苏轼的官场高光时刻;三和四是,两次出任杭州地方官,杭州湖光山色,风景迷人,山水间还有很多寺庙、道观,好水、好茶,苏轼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擅长诗文字画的朋友;五是,黄州,黄州虽然比不上杭州,诗文朋友也少,但却实现了苏轼一生梦寐以求的耕读生活,在这里,他有一块五十亩的地,他取名为东坡,自此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没有繁琐的公务,有大量的时间游山玩水和创作。

苏轼最著名的几篇传世文章,都创作于黄州生活期间,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西江月·顷在黄州》,此外还有书法《黄州寒食贴》等。黄州的逆境,让苏轼开始自我排解和反思,融儒道释为一炉,作品的境界更上一层楼,可谓因祸得福。生活上,黄州也是幸福的,一家团聚,有田有闲,有山有水,有诗有酒。此后,苏轼,再也没有这种生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