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读了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摘录了一些要点,喜欢武志红的同学,前女友李雪,也是一个奇女子。
1.全然的经验就是觉知,觉知是开始,也是结束。
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他。当我放下预期和 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者事物建立联系时,我就与这个存在的全部真相相遇,这种没有任务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
打篮球的例子,讲述的是我们不单要看到做某件事情的意义,还要看到你的做得事情的心情。看见,是看见快乐,看见悲伤,看见焦虑,当你看见是你与这个人发生了连接。
2.什么是界限感?
活在自身的体验,不是活在外在的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关系是物化的,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惧。
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
3.没有回应,还在的世界漆黑一片。
婴儿在生命之初对获得母亲及时回应感到绝望,他未来的人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向世界放出自己的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需求,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种是无法忍受欲求得不到暂时的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的索取。
因为信任所以安心等待
抢公交 与坐飞机的差别。
若孩子的需要经常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积攒了一肚子怨气。
4.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
贵人语迟,婴儿的初级思维过程是无逻辑,只要母婴关系建立得好,婴儿无需语言也能和母亲沟通,所以不着急发长出语言能力,这样因而能安心的在初级思维过程慢慢孕育想象力、创造力、与万物连接的
能力。
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
规则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感受。
讲述感受,才能连接。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体验别人的感受,在自尊与尊重他人见,自然形成让彼此书的界限。
这些对孩子的教育,你也是个孩子过来的。与孩子的交流,只要记住你曾经是孩子,你跟他的关系就进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