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更文800字点赞理事会·迎新1班

无聊,但有趣的事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JIE制

50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台湾大学某男生宿舍,黑压压围着两群人。狭小的宿舍围的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只有间或人影晃动的时候,会透出光来。

他们在看小黄片?不,他们在抄书。

那时候,蒋勋还是个文学青年,那时候,鲁迅先生的书在台湾是禁书。

蒋勋一帮人费劲千辛万苦,从图书馆偷了《呐喊》《狂人日记》出来,只能拿两天就必须放回原位。两天时间,整个男生宿舍,抄书。一人手写酸了写累了,换下一个,不分昼夜,抄书接力,抄下来鲁迅先生的书,按时还给了图书馆。

你可能会说,幸好鲁迅先生的书都不长,要是换《红楼梦》就惨了。

你说的太对了,蒋勋先生就是在说这件事。

《红楼梦》曹雪芹版只有80回的时候,能够在民间流传,就是全靠手抄,续写了后40回才有印刷版。

用他一贯的轻松随意,在蒋勋先生这里,似乎一切都是美的,舒适的,就没有什么是不好的,不值得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蒋勋先生讲述自己抄写鲁迅先生的经历。

这事儿现在要让人来做,肯定没人愿意。但如果真的做过这件事,只能说,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好庆幸年轻的时候干过这么热血的事情。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刚刚跑了6KM,正是多巴胺开始分泌,脚步逐渐轻盈的时候。尽管出门的时候还在想,现在出去跑步都不敢太晚,不敢去人少的地方,不敢跑太远。害怕。多巴胺开始分泌,又觉得散步的人那么悠闲,排队做核酸的队伍自在闲适,一切岁月静好。

做的时候无聊,回忆起来有趣,时间赋予了意义。

这样的事情还有什么?仔细想想,好像也只有这些:

卡夫卡要我们读能够拍在脑门上的书,罗翔老师说要读困难的书,无非都在说一件事,想要阅读对自己有帮助而不是消遣,那一定非常无聊。确实无聊,这样的书都像读了个寂寞《苏格拉底的申辩》《白板》《理想国》是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书,一直拍在脑门上,一直读不懂,从没读完过。

等到有一天能够读出点味道,我一定要报复式写读书笔记。

对身心同时有益的,运动,没有之一。

据说有很多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会去清洁马桶,当马桶焕然一新的时候,心情也像光洁照人的马桶一样,神清气爽了。我试过,有效。当你细细的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的愉悦,犹如宗教仪式一般,把马桶收拾的比卖场橱窗里还有灵魂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彻底的救赎。

压力大吗,立刻着手开始整理吧。化妆品排成信号格一溜站好,标签统统朝前。床品摆出样板间的气质。必要物品在自己的位置呆着。视线所及,没有多余的东西,整洁不是标准,简洁才是要求。柜子里也一样,方便取放,7分满,空间保持流动,标准来自《断舍离》。

自从学会整理,最解压的方式没有之一。

或许一直写下去,会有一天又重新开始喜欢自己的文字吧。就像味同嚼蜡一年之后,才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一样。

你知道吗?快推荐给我啊

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读读不进去的书,享受自己在这世界“独一无二”的体验,有个精神的桃花源和皈依,才是渡过艰难时代最好的扁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