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拔蒲
《拔蒲歌》是上个月读的,却拖到了这个月才写了书评。我很喜欢这本小书,是因为它的文字就像这南方的春雨一样,读起来很润很温和。
首先,介绍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南朝名歌:“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这首小诗最后两句读来,不禁让人莞尔一笑,让人想到了一个害羞的少女形象,作者自嘲,这也是她写作很慢的意思。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红药无人摘”,是作者在远离南地的北方,回忆家乡草木,由于我对草木的知识十分有限,加上我见过的树木大抵都是四季常青,四季没有太多颜色变化,冬天也不会光秃秃的让人顿生凄凉,总认为相比南方,北方的树木更加尽责,秋天有银杏,初冬有枫叶,色彩艳丽,行使着暗示四季的作用。
然而不是的,最近我才发现,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每个季节,草木都会有变化的,就像春天,空山新雨后那种满目的青翠,隔着屏幕好像都能感受到,肯定是不一样的,只不过以前的我,疏于观察,不自知罢了。
小区里的花 院子里的新绿 满山的苍翠第二部分为“瓜茄次第陈”,介绍了很多江南的吃食,譬如盐水鸭,譬如甜酒酿。让我想起来毛不易的“一荤一素”,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总是让人怀念。作者说到,她自己做饭后,好多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慢慢觉得可口起来,偶尔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好像开始贴近了父母生活,但是父母却渐渐远去了。
这个我也深有体会,以前不爱吃丝瓜,觉得软瓤瓤的十分难吃。去年夏天酷暑,渴了之后大口喝了一碗丝瓜汤,居然感到十分甘甜可口,从此便爱不释手了…
而我平时偏爱火锅这种,把边角料做的有声有色的吃食。也喜欢毛肚烫来鸭血嫩,虾滑煮后伴油鲜,团坐火锅前的感觉。
冬天围在一起吃火锅,很暖和,是人间烟火气,夏天一起吃火锅,一般会配点酒,是江湖气。
冬天 夏天第三部分为“与君同拔蒲”,是作者近年来重回乡下的一些见闻,作者也说,她这两年想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比之前要更频繁一些回到乡下去,去重新观察农村的四季与人事。她认为,只有经常的在场,才有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真实,庶几可以避免部分因为长久的疏离和根据匆匆所见而来的想象。
不过我发现,以前总说现在的建筑啊变化大,高楼平地起,可是我现在倒觉得,人才是最大的变数,哪怕人不变,很多东西,也不似少年游了。以前总会想着想着陷入这样的感伤中,现在觉得也不必,一年一年有新的进步和感悟,对生活也会有新的想法,始终保持一个样子,也未必是好事情。
此刻此书后记是安家记,有点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样,作者最后终于在北京有了家。说来好笑,安家这两字,本来南北都是不易,但是一说到是在北上广,就更加不易,忍不住想多听听,多问问,房子在哪里啊,多大啊,房贷付得起吗?
作者和他先生,也是十分温和的人,遇到安家、装修等繁杂(或许也是烦杂)的事情,也会有争执。再加上被厂家和装修公司忽悠,让他们的安家之路显得更加曲折。但最后,作者说,看到自己的小家装修好,心头涌上了难以言说的柔和的喜悦。“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有一个自己的家,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啊。”
最后的最后,作者回望十年前,写到:那些曾经住在自搭的平房里,做着各种职业的人,大概早已经散去,不知是否还继续生活在北京的哪个角落,或是已离开了这城市。
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各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最后以听来的一首小诗作结吧:
十年骑马上京华,
银烛歌楼人似花。
今日江头黄篾舫,
满天风雨听琵琶。
四月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