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漂亮的东西很没脾气
“我对漂亮的东西很没脾气”。
这句话出自我最喜爱的日本作家江国香织的随笔录。她在书里写道:“我深感自己属于被名字所惑的类型。无论是书还是CD,经常光看名字就想买。”
对于“漂亮”的东西,我向来是没有抵抗力的,这多少有点儿“以貌取人”的成分在。我喜欢用“漂亮”来形容我所喜爱的一切事物,比如漂亮的文字啦,漂亮的电影啦,漂亮的声音啦,并不觉得把“漂亮”作为单一的称赞词是极其肤浅和敷衍的事。尤其是在学了无数拗口复杂的词语之后,愈发觉得“漂亮”二字才是最简单最澄澈的赞美之词。
尽管如此,总有人对我说:“除了“漂亮”,你难道就没有别的形容词了?用精致、玲珑、可爱不是更好吗?你不觉得这两个字太普通太敷衍了吗?”
才不是呢。我据理力争,试图为自己申解。但转念一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专属词库,搜索键里的高频词代表了一个人的审美、风格和趣味,那是极其私人和隐秘的,也是极具个人风格元素的。
我喜欢把自己置身于一座孤岛,岛上种满了了红玫瑰和野蔷薇,白天循环播放法国香颂和民谣,晚上以天为幕放映我所钟爱的文艺电影。每晚我都和那儿的岛民在星空下漫步,在花丛里喝酒,在沙滩上唱歌,海水拍打过的脚趾清清凉凉,微风亲吻过的脸颊酥酥麻麻。
光是这样一副画面就足够我欢喜好久,在喜欢的事物面前,我也是一个有天赋的幻想家嘛。
每个人都有一个隐藏于心的私人岛屿,那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桃花源。每个人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独特的审美趣味,特殊的人生追求,那才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标识,是对生命最好的佐证。
我所喜爱的事物都是漂亮的,可爱的,温柔的,富有生命力的。
❤书单
我一直都喜欢挑一些长相好看的书,标题和封面的感觉,书脊的棱角,排版和字体,纸张的色调、气味、手感,这些都要一一介入选书的标准。
我会抱着一本封面漂亮的书开心的手舞足蹈,在喜欢的东西面前,我还是有些孩子气的,总想快点儿抱回家占为己有。

《古董衣情缘》
最近遇到的最漂亮的书,名字叫《古董衣情缘》,一个皮肤雪白穿着浅蓝色束身胸衣的优雅女性,露出漂亮的蝴蝶骨背对读者。只是封面就足够吸引人,可我感兴趣的不只是它的封面,还有它的名字。我对Vintage有一种天生的执念,小时候喜欢收藏有年代感的小玩意儿,成年后入了古着圈,对上个世纪的服饰爱不释手。
第一次听说vintage是在去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称它为“复古的东西”,其实二者也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翻译过来而已。可读“vintage”时,总让人联想到法国名媛淑女,想到优雅的小洋装和收腰长裙,想到的棕色卷发,想到嘉宝和赫本。
书里给“vintage”定义为“二手的东西”。可随着近几年复古浪潮的崛起,很多vintage lover都在为它申辩。的确,我本人也不认为vintage的衣物仅仅是二手货而已,它可能是从祖母外祖母那里沿袭下来的一件小外套,一条长裙,又或者是从古着店里淘来的带有复古气质的新丝巾。总之,我习惯把带有复古元素的东西叫作“vintage”,尽管这个说法不对,可穿着来自遥远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衣物走在街上,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也许我只是迷恋它们在滤镜下的历史气息而已。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对vintage有狂热喜爱的女人开了一家古着店,因为这些二手衣而结识了一些人,揭开了一些陈年旧事。故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围绕“友情”、“爱情”展开了层层叙述。对于古着爱好者来说,你会对书里描述的大量精美衣物产生兴趣,会为主人公对古董衣的独特理解而感叹。在这里我就不作过多讲述,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你会有一段愉快的阅读体验。
《沉落的黄昏》

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到了自私地不愿与人分享的地步。高中时期我喜欢村上春树,喜欢安妮宝贝,喜欢他们创造的那种安静舒适的世界,即便是描述人性的复杂面,也是用一种平淡笔法冷静叙述。安妮宝贝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有些悲伤的,处处体现棉麻布衣和银环首饰,是那种略带伤感的文艺。
江国香织小说的角色都是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立意识,如小说的第一章《沉落的黄昏》,女主人公与前男友的恋人华子共住一处,从最初的嫉妒埋怨到最后的接纳喜欢,在相处的这段时间,她渐渐发现这个女孩子的特别之处,并被她默默影响着。
这种情节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作者笔下的华子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独立生命体,她不被束缚,爱的潇洒,活的肆意,是被过度理想化的女性,同时也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她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走了,谜一样的女子。
第二章《一闪一闪亮晶晶》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讲述的是一个同妻故事。女主角笑子患有轻微精神病,她的丈夫睦月是一个同性恋,他们的婚姻关系就好比一份契约,两个心中有鬼的人被凑到了一起。
睦月有自己的固定男友阿甘,那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他作为丈夫除了不爱笑子以外,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丈夫。而笑子呢,对睦月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甚至说是很向往的。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笑子对丈夫的男友阿甘怀有特别的感情,但那绝不是爱情。迫于双方父母的压力这对夫妻必须要有孩子,而笑子深知自己因为不能尽到做妻子的责任而惭愧,她爱睦月,也会因为睦月没能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而难过,她甚至想到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三人的孩子。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细致地描绘出人性之中特别的情感。“同妻”作为这个世界的边缘人一直不被重视,有人对他们饱含同情,有人对她们刻意疏远。作者笔下的笑子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她用最纯粹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也配得起最纯粹的爱。
“在爱情里,有许多事情原以为是理所当然,其实却是奢侈的幸福。”这是江国香织作品的核心部分,她诉说了爱情中那些身不由己的事,冷静而体面。
❤民谣
在我的世界里,一直认为民谣是“漂亮的”,把它工工整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每一句都押韵,每一句都有故事,小小的几行字,乖巧又可爱。
很久之前听过一句话:“民谣,是现代人写给孤独的诗。”民谣的世界太纯粹、太美好,简短的几行字被谱成曲编成歌,从这些吟游诗人的嘴里跳出来,一点一点渗进我的血管里,头发丝里,不自觉地整个人都沉浸其中,安静地享受它的词它的曲它的孤独。
① 栗先达 :《觅香》、《相守》、《热勇》

《觅香》是一首把菜单写成歌的民谣,听着这首歌不会有饥饿感,只会想到眼前的女孩在和煦的春风里对你微笑眨眼,那一定是一个很温暖很特别的姑娘。纵然眼前美食垂涎欲滴,全都不如你。
春风觅香穿过谁家庭院
捎走谁的收获,自处寻开心
和煦的阳光吹过杨柳堤
终于找到你
它的歌词是很有画面感的,旋律悠扬,浅吟低唱。
《相守》
微风过 树微动 叶叶只为花相守
愿只求 胭脂留 有你在左我在右
说太多 没有用 有缘会 长相守
又何必 强人留 为了红颜独消瘦
天空总有云卷云舒偶有彩虹
《相守》的歌词带有古典气息,用词凝练典雅,扑面而来的宁静感,文字的质地很柔软,暖暖的,似一阵风扫过心尖。缓缓的旋律让时间也慢了下来。
《热勇》
愿我们一如既往坚强
风再大又能怎样
最美的梦就在前方
热勇一腔提胆夜行的敢往
逆风飞翔的翅膀
哪怕曾受过伤
《热勇》的旋律是很欢快的,如果说《相守》是人到暮年后回望来时路的感叹,平静似水。而《热勇》更像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对繁华世界的无知无畏,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精力充沛。听这首歌会不自觉地就被代入到歌词描绘的意境中去,热勇一腔。
栗先达的声音能够轻易将你带回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也能轻易给你的生活注入新鲜血液。他的声音很有张力,我喜欢这个歌手,更喜欢他的作品带给我的舒适感,就这样爱下去吧。
②藤田惠美《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这首歌是根据叶芝的同名诗歌谱曲而成,讲述的是爱尔兰西部一条河边的柳树园,诗人满怀悔恨地讲述自己未能接受情人的劝告,从而酿成悲剧。
这是我所接触的最早的爱尔兰民谣,在很多年前的英语课上偶然听到的。众多版本里我最喜欢藤田惠美的,总觉得只有她才能把叶芝心中的浪漫、悔恨,细腻地吟唱出来。就像一个老朋友在晚年平静而淡然地回顾这一生。她的声音是极具吸引力的,很有叶芝的风格。
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喜欢它缓缓的旋律。后来慢慢长大些,对叶芝有了深刻了解,再听这首歌,还是会被它的旋律击中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叶芝对茅德·冈的深情曾无数次地感动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女。
这是一首能让人安静的歌,适合深夜,适合看书,适合每一个温柔的日子。
③刘莱斯《浮生》

这首歌是从姐姐那里听来的,只听了几句就被刘莱斯低沉的嗓音给迷住了,歌词从内容到格式我都很喜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单曲循环,听久了它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比如看书时的某个故事情节啦,跑步时的灵感乍现啦,它的某段旋律或者歌词莫名地就和那些故事产生了联系,成为了他们的背景音乐。
因为《浮生》我才开始关注刘莱斯,同在南京城,我会在某个晚归的夜晚想象着与他擦肩而过,在地铁站或者玄武湖畔。
❤
我对喜欢的东西怀着高度的敏感,冷静而狂热。如果要说这些漂亮事物的好处,那就是它们能让我的内心安静而平和。
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电影也好,书籍也好,都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得其乐,沉醉其中,幸而有它们,在无形中拓宽我生活的外延,体会到生命的质感。
与其说我对漂亮的东西很没脾气,
不如说是对喜欢的东西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