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三体危机纪年第205年与贺建奎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love97

最近重看小说《三体2:黑暗森林》,看到罗辑从冬眠苏醒后,听到史晓明说大低谷前的技术障碍一个接一个地突破了,罗辑说了句“这不邪门,任性的解放必然带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令我想到去年轰动社会一时的基因改造婴儿诞生的新闻。

宣布基因改造婴儿消息一出,社会上立刻充斥着来自各界对贺建奎的谴责。学术界表明,这项技术的不完善,很有可能出现“脱靶效应”;伦理上这一做法同样难以原谅,这是犯下了人类的罪行!

当时,就有学术界人士指出,早在2015年,在《自然》杂志网站披露中国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去除了人类胚胎中的疾病基因后,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强烈抗议和恳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声明,重申禁止开展涉及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可见,这本不是新科技,但考虑到可能破坏社会平衡、造成伦理上的问题才被终止。

是人性遏制了技术的进步吗?

然而网上的评论并非全是倒戈讨伐,也有人认为贺的行为是创世之举、类似当年发表“日心说”却被当做异类的哥白尼。的确历史上被嘲笑在现代却被我们顶礼膜拜的科学家们数之不尽,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首先,现在能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前人科学家,并非直接“创造”生命。他们以自己身体作为第一实验对象;其次他们的实验直接作用于志愿者身上,这也是得到志愿者本人允许的。而未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发声拒绝参加实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没错,从这一方面,的确侧面验证了罗辑的话。也可以说正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和自律,“遏制”了部分技术的发展。这是大众的自主选择,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一定的牺牲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的运用一定与社会伦理对立?

但这并非说明人类为了自身安全而完全“打压”技术的进步。除了这项基因编辑技术,最广为人知的克隆技术,从1996年至今也未被运用到克隆完整人类个体。时隔多年,人们还是不断地幻想“克隆人”的出现,其带来的影响将会是无穷深远而难以预料的。也许克隆人会为生活带来便捷、便利,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如财富、发明等。但更多带来的将是社会混乱。这也是哪怕面临着全球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的当今社会,还未被制造出来的原因。我们人类社会还未能制定出具体详细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带来的问题。伦理剪不断理还乱,关于这类担心在众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可窥见一斑。但这并不代表克隆技术毫无用武之地,目前为人类提供需要的医学需求。例如器官移植。

所以克隆技术没有被“浪费”,只要将其用得其所,任何一项“危险”而完善的技术都能造福人类。回到基因编辑技术身上,本身技术尚未完善加之伦理问题,以新生儿作为测试对象却不能称之为善举。因为人类的发展的不可控性,这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改变任何一个基因、都可能对其长大成人、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以目前的社会现状,这项技术自然是不能被运用。也许在若干年后,像罗辑所说,人类能解放天性,不再考虑伦理、社会秩序,又或是社会进步到已经出现解决方案之时,它会正式被学术界认可,被社会接纳,真正运用得以。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