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张溥为什么能当社团大哥
明末太仓张溥,一个秀才,为什么能当复社这样的社团大哥?固然有吴江县令熊开元的官方推举,有吴江本县并无可以担纲的人选,但最根本的还是张溥本人的威望。
张溥的活动能力难以想象。他十九岁为秀才,与张采订交;二十二岁赴金沙访周锺,得到推崇;二十三岁参与建立应社;二十五岁参加苏州民变,但因为是太仓人,没象杨廷枢一样挑头;二十七岁进太学;二十八岁游吴江;崇祯二年,二十九岁,挑头成立新复社。十年之间,天下皆知,难以想象。小时吃过的苦,大概都变成了他的坚韧性格。
尹山大会成立新复社后,其实有一些人担当了复社办事机构的角色。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接受和评选来自各地的同人文章,选辑印行,必要时请张溥作序,这样推动一种新的文风;同时,还把考公的优秀作文拿出来印行售买,赚点社团运行费用。
记得最初成立应社,是为考公。如今复社虽然不以考公为唯一主要目标,但考公上岸人数能体现复社的水平啊。此时已经崇祯二年,上一次会试是崇祯元年,那么下一次会试就是崇祯四年春,其配套的乡试就是崇祯三年秋。这比天启七年秋的乡试要太平很多,那时魏忠贤在世,大家很害怕的。
崇祯三年,形势已变,魏忠贤已死,大家可以安心考公。江南本就读书人多,那么多人都加入复社,自然复社的省考成绩就好得很。放榜之后,张溥、吴伟业、陈子龙、吴昌时等名人都中榜,解元则是杨廷枢,这自然值得庆贺。于是乡试期间,搞了一次金陵大会,会于“秦淮舟中”,就在如今南京夫子庙范围了。
但金陵风流地,哪有那么大的宽阔场所开大会?大概率,是因为周边士子都来南都考试,复社人员流连忘还,实际上金陵大会就是“金陵大会见”,主要是相互请吃吃请、请游游请,顺便跟秦淮美女们私下订交之类。董小宛与冒襄、李香君与侯方域、马嫩与陈名夏,估计就是这一次的事。
金陵大会以后,乡试结果出来,之后就是次年春天全国会试,吴伟业、张溥进士及第那次。那自然让张溥进一步名至实归,感觉人生渐次达到了巅峰。
进士及第后,张溥进入翰林院。到了崇祯五年底,他借口葬父离京,与生母回到太仓。回家路上到处都是复社年轻士子相迎,他就有了召开虎丘大会的构想。
当然应当承认,复社是秀才结社,那些同代知名的举人进士都是不会参加的。而全国秀才界的出类拔萃者,确实也就张溥为首了。
免费送会员! 凡首次开通简书会员并选择本链接的朋友可享受福利: 1、本人赠送一次季度会员 (即直接返利50元,名额有限送完即止),只要通过以下链接首次开通简书会员即可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00e25c15;2、会员期内持钻1万以上则每周一赞,持钻10万以上则每天一赞,推文上榜则奉上超赞;3、拿到日更徽章或创作者徽章或优秀创作者徽章均赠贝奖励。 曾经开过会员的朋友也有机会: 成功介绍新伙伴成为我的会员,每人奖励120简书贝。个人持钻经历见本链接文章,欢迎随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