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
去年九月初,全家出动去了趟云南。这是儿子五岁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旅行,奶奶也跟着,报的团,对于旅行小白来说,报团省心也实际。
乘坐山航的飞机,中途在四川某市转机,第一站落脚到丽江。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之后,乘坐大巴去往大理,在大理做轧染,看白族的建筑,赏白族舞蹈,洱海旁边骑车以及欣赏花海,还去了大理古城。之后回到昆明,先在昆明郊区某市落脚,第二天去石林以及某玉器商城,最后乘坐飞机返程。
云南不愧是彩云之南,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那么美的景色。一个靠旅游业支撑经济的省份,老天赏饭吃。
那么有名的丽江,走在街头,清新的空气,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有一番边陲小镇的闲淡风味,宁静而不争。因为有一天的行程没有跟大家一起去看印象云南,所以我们这个家庭就开启了自由找食之旅,先是打车去了某地,想尝尝当地的特色,进了一家火锅店,人丁稀少味道不算差,吃完全家开启逛街模式,边走边逛,路边有三四线城市特色的街边小店,良莠不齐,路过道路转角路处的休闲广场,我们在各色体育器材上试了试身手,小伙还在爸爸的帮助下双手走横梯。酒店对过路边的水果摊的水果一点也不便宜,当地不产,全靠引进,可以理解。
对丽江古城的印象,大部分还停留在木府里面,我们像逛故宫一样把木府仔细逛了一遍,京城有皇宫,地方有木府,虽然不似紫禁城那般大,但是规格设置和用度一年都不差,贫穷限制想象力的事情,自古至今都不曾断绝。木府后面的那座山,我们爬上去,俯瞰整个古城,那味道,放在古代,木家人可以一瞰全城子民。在细追当年的木府风云,查阅木府的历史,洗礼的感觉很透彻。因为对木府的过度青睐,古城里面的其他地方我们基本没看,除了刚到的时候动过去大冰的小屋看看的念头,除此之外,从哪条路去的木府,基本上从哪条路出来的。我对所有古城里的商业小店不感兴趣,加上导游的“谆谆教导”,说什么东西和外面都是一样的,不要受骗之类的。所以除了一点吃的喝的,啥也没买,后来才知道,同团的一位大姐买到了一条上好的丝巾,收获颇丰,不受导游的蛊惑有自己的见解,是好事。
直到不久前,有公司在丽江古城运作马拉松赛事,因为踏过那片土地,看新闻的时候内容的立体感很强。
玉龙雪山上的缆车一个让小伙很开心而让奶奶很害怕的项目,我们在导游的连蒙带吓的相劝下,买了四个还是五个氧气瓶。生怕一不小心我们会因为缺氧而发生危险。一路上的吸氧,最后发现没多大感受,不知道是不是上当了。雪山上没有雪,以至于让小伙一直念叨等有雪的时候再来看。最高点就是坐缆车去的牦牛坪,还真看到了牦牛,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到过的最高的地方吧,连山顶上的石头都觉得不一样。半山腰上的项目意思不大,有个绿色的小湖,做观光车在里面游览,印象不是很深刻。就说我们去的九月初已经过了最旺季,殊不知还在前几日,那里可是人山人海啊。庆幸非暑期前往。
从丽江到大理路途不算近,游览景点的时光倒不如坐在车上游览一路的风光,那山那云那天那房子那道路那感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国度,比当年去韩国的时候感受还要深刻。论风光和自然环境,丽江绝对称得上是世外桃源,这里的人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呼吸着鲜嫩的空气,淳朴的太过自然,现在写这些文字,竟然又勾起了我蠢蠢欲动旅行的心。当然,自然风光是一方面,这里的人民同样承受着贫穷带来的痛苦。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正反两面从来是同行的。
大理的名字比丽江还要有名,小时候就知道大理有个段誉。段王爷的地盘。大了知道有洱海,洱海边上有杨丽萍的美丽房子。进入大理,先是连绵的山脉,还记得描写大理的句子,叫“风花雪月”,下关风, 上关花, 苍山雪, 洱海月。听着就美。先是看到了苍山,我事先不知苍山在此,武侠里有个点苍山,原来是这。苍山的气魄连绵不绝,山脚下白族的建筑美的像山水画,白色的照壁墙,那独特的翘檐,怎一个动心了得。洱海那会周边的酒店正值关闭期,为了环保,为了保护洱海,可以理解,也必须这样才行。所以我们此行没有看到洱海真正的动人心魄的地方。洱海也有不能免俗的地方,比如有个拍婚纱照的门,收费的门,到了洱海就站在岸边看看,仅此而已。洱海旁的花海,叫花海有点过夸了,好歹也是个景点,花海里面喝喝花茶,也是美的。小伙在这里开始放飞自我,留下了不少抓拍。
大理也有古城,带我们的伴行导游据说已经来过N次,多数地方是我们在逛,他坐那等,风景再美,看过千百遍也就是平常。古城古城,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加上些许自己的特色,仅此而已。看过的东西印象都模糊,就是某一处当地的人家的演出,儿子从头录到尾,他喜欢。
印象中还去过一个小岛,记忆很模糊,不知道是在哪,能清晰记起的是在岛上买小鱼吃,和儿子在等他们逛岩洞的时候,和当地的老奶奶坐在那语言不通的交流,采花,拍照。
看过丽江和大理,后面的行程乏善可陈。有点接近尾声的感觉。到了昆明,一下子从田园回到了城市,从少数民族回到了汉族。无论石林还是去看珠宝,提不起兴致,参与其中,兴致般般。
带我们的当地导游阿娇,儿子特别喜欢。一个特别励志特别积极的女生,给我们讲了云南的穷,怎么帮他们,她的从业经历,对她影响至深的人,她是如何从工作中得到投资的信息,早早买了房,从农村到城市的轨迹,做公益帮助山区里面的穷孩子等等。那些云南深山里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的孩子们,那些辛苦那些劳作那些委屈那些难过。
短短几天,匆匆而过,净化心灵,同时涤荡灵魂。不说收获了多少力量,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吃喝玩乐几天,忘却工作忘却课业,开心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