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婚礼那天,新郎没有来…
“我一定要娶你回家,跟你过一辈子!”
2月21日,抗疫医生彭银华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彭银华和妻子结婚两年,妻子已怀孕6月。他本打算在2月1日(正月初八)为妻子准备一场迟到两年的婚礼,已经邀请了科室同事们“热闹一下”,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没来得及分发的请柬。如今,这场迟到两年的婚礼,将永远的迟到了。
我看到这种新闻的时候,总是特别难过,难以接受这种遗憾不已的结局,差一点就圆满是比从来未圆满过更让人意难平。这条新闻出来后,满屏的媒体好像说好了似的,开始疯狂挖掘和渲染,紧接着又不断出现拾荒老人捐款、援鄂医护人员剃光头、甚至刚动了手术还未康复完毕的医生上一线的新闻。我很怕看见这种报道, 我不知道为什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时,要将镜头怼到小护士因为不舍而泪流满面的脸上,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家人刚刚去世仍返回一线的医生,面对着医生明显不想再谈的表情,还在反复追问“您现在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您?”享受着她们的保护和付出,又揭开她们的痛苦和不甘。是想证明什么呢?有犹豫有不甘的英雄就不是英雄了?
从内心深处觉得,那些一线医护想吃馒头,山东就蒸好馒头空运过去;需要的物资,各地优先考虑第一时间保障;想去现场看快乐大本营,马上就有将门票联系好的后续;夫妻双方上前线,家里小孩没人辅导作业,组织马上派人上门辅导;这样的新闻也许才是所有人更希望看见的,所有医护人员的辛苦和需求,被看见了被支持了被保障了, 赞美和感动自是无可厚非,歌颂和拔高可谓不必。愿逝者安息,也愿生者安心,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保障仍在一线的抗疫人员,保障她们的安全、物资补给、身体健康,以及相关的情绪、尊严和奉献,而不是去拔高已牺牲者的奉献,施压于仍在奉献的医护。这些无畏的牺牲和不必要的痛苦不应当是历史宏大叙事中理所当然的碎片。
00后的护理人员、90后的感染科医生、73岁的李兰娟、84岁的钟南山,每个一线人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圈子的关心和担忧,我们应该做的也许不是在牺牲后的歌颂和标榜,而是做好一切准备措施,防控好一切风险,提供“零感染”的保障,避免牺牲。避免他们背后千万个家庭的心碎和痛苦,避免那些遗憾重演,避免又一个新娘等不到她的新郎。
我希望的是我们迎来春天的时候,她们也能迎来她们的春天,而不是春风吹过我的脸颊,拂过我的头发,却吹落她们的帽子和假发,吹拂她们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