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泛滥是怎样一种体验?
接近年底,公司年会筹备中。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感恩。
今天,我也想聊聊感恩。
在感恩之前,我想先说说“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所有善良中最原始也最淳朴的情感。从汉字构成上看,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这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那么,“孝”对于现代人究竟是一种责任义务还是高风亮节呢?
近几年新出了一个热词“感恩教育”。最常见的便是在校园内,由演讲者对学生发号施令,呼喊口号鞠躬下跪,以煽情性的语言刺激学生,催化“感动”。甚至这些演讲者已经成立专门的公司,并且有一套完善的盈利模式,每一场演讲就像是一场演唱会一样,打着“感恩”的旗号,实则兜售书籍光盘以及赚取演出费用。
感恩泛滥是怎样一种体验?我曾在大一时候接触过一次感恩教育。培训老师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称之为“打拳之夜”。全场100多号人一齐闭上双眼,双腿扎好马步,双手一前一后重复打拳。全场的灯光微弱,煽情的音乐响起,在主持人极具煽动性的话语中,父母的温情从回忆深处袭来。最后,一方面是身体的极度疲惫,另一方面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被无数倍地放大,竟成全场痛苦的场面,仿佛此刻一丝一毫的享乐都成了罪大恶极。
不得不说,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确实能够最快速地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且拥有大声表达的勇气。可是,当我再次回想起来,总会有种头皮发麻的做梦的感觉。现如今,当全国各地的感恩教育演讲之风开始蔓延,我更觉得此种教育似乎有些变味,而更像是演讲者的一场作秀。抓住的是学生与家长情感上的漏洞,将之不断放大放大,直到所有人都掉入这个漏洞中,淹没在这哭声一片。结果是什么呢?家长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为子女做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并且子女应该感恩。而子女应体谅父母为自己好的心,只能顺从;否则就是不懂感恩,必受到良心的谴责。
感恩泛滥是怎样一种体验? 感恩泛滥是怎样一种体验?把感恩放在广场上、舞台上大肆宣扬,以一种病态呻吟的形式强行植入学生家长的脑中,难道不也是一种思想上的绑架吗?
黑格尔说过“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我们需要感恩,更需要孝父母。但这绝不是责任义务,更不是高风亮节。这是最具亲密关系的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啊!就像每天一声问候那样简单,却也像坚持每天一声问候那样困难。
中国人的情感是细腻的,感恩的情适合放在我们心里,用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去描绘。别让感恩泛滥,成为空口白话,理论宣言,甚至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