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很幸运,希望未来也是
玉子说 | 第105篇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遇到各色各样的人,有的是同学,有的成为朋友,还有的成为分享心事的好朋友,但好像就是没有成为印象中很坏的人的。
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好人总比坏人多”。
不知道是受老人们的观念影响还是我自身的原因,总之身边见识到的人群总是满怀善意,即使不是,也不会让你产生不好的感受。
01上大学之前是个烂好人
“烂好人”,是我高中玩得很好的朋友们给我的评价。
我当时笑笑,因为一直觉得这个评价是褒的,满心欢喜。后来慢慢发现,“烂好人”其实就是在不作为、和稀泥,现在的我更倾向于这是个中性词。
上大学之前,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建立深刻的三观,只要活得像个正常的学生就行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学习上。其它的,诸如人际交往、利益维系、三观树立等等,并不会去多想。
但是不去多想,并不意味着不知道怎么去学习或者做好。
小学中学,我都是大家眼中人缘极好的人。那时候的班级要投票,首先看的是成绩,由于我的成绩算中等偏上,所以总是其中一位候选。成绩是刚需,人缘也重要。所以那时每次我都会被大家选上,从初一的第一批入团,到后来大学的第一批入党。
其实我不是那种很会来事儿的人,明明也没有和所有人都玩得开,却还是可以次次好运。
我现在想想,也许是我性格比较软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不会拒绝。别人找我帮忙,我只要可以,一定会答应。庆幸的是,大部分时候的忙都是我可以帮得上的,内心也不勉强。偶尔有几次不想答应,可我的做法却是说服自己尽力帮助。也许会让自己不舒服,可是帮完了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还有就是,唯一能让我过不去的只有自己。我看到过很多人和别人过不去,他们因为对方的一言一行不符合自己的原则或标准而和对方产生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弃道不同的人,慢慢和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而我则更多地会包容,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是应该尊重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这都源于其成长环境、生活情况等。在和不同的人沟通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不一样的观点,有的是奇妙的,有的是新颖的,当然也有的是不好的,也需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02后来知道三观了
以前不是经常有这样一个问题吗?
你更愿意和三观一致的人成为朋友还是三观不一致的?
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什么,但那个时候大家总是分成两派:一方是倾向于和三观一致的人成为朋友;另一方则是更倾向于和三观不一致的人成为朋友。前者觉得和自己三观一致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相处时会更加方便和舒服。后者认为三观不一致能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不断让自己的观念更新升级,海纳百川。
三观的概念有些大,但是换成性格这个词,想必是耳熟能详了。
说到性格不一致,让我想起《三十而已》里的陈屿和钟晓芹。陈屿爱养鱼,整日里就守着他的浴缸;钟晓芹好养猫,每天回家都要抱着。陈屿不善言辞,不懂制造浪漫;钟晓芹心思细腻,更喜欢仪式感。陈屿每次只洗自己的衣服,只因之前钟晓芹怪罪他洗坏了一件真丝材质的衣服。
就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观念的人也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甚至在大结局的时候又和好如初。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和性格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很有意思,因为对方会发现你看不到的生活细节。
可是电视剧终究还是电视剧。但我觉得陈屿有一句话说的好,“生活的鸡零狗碎能消磨一个人的光彩”。这是钟晓芹和陈屿离婚后独住时采购生活和厨房用品时说的。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了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万种惆怅。我们都是在为生活的鸡毛蒜皮奔波,干着心累的活,说着最让人放心的话。
在这样一种“慌张”的生活中,有一个性格相同的朋友一起分享酸甜苦辣会是更好的选择,至少不需要在放松的时候还要因为双方的观点不一样而吵一架。
03林子大了,真的什么鸟都有
在大学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因为民族、地区、风俗的不一样,会发现有很多同学的生活习惯或是为人性格和自己迥异。
没上大学之前,你只是小湖泊中的一条鱼,那里的水土养育着你;上大学了,鱼进入了更广阔的海,无边无际,周边有很多你没见过的鱼,千奇百怪。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同时,偶尔也有看不到的危机。
我秉持着以往的相处原则和身边的人交流,遇到的都是善意的笑容。于是我变得很包容,甚至不知道上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了。
独处的时候我喜欢做家务(第二件事是追剧),当然在宿舍里就只能是打扫卫生了。喜欢看到自己的小床或柜子被归纳得整整齐齐的样子,那会让我睡得更舒坦。
女生宿舍的矛盾算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古往今来也没见过能处理得很好的。没成为例外,我宿舍也吵过架,原因在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值得一提(因为是很小很小的导火索)。只不过我在这场矛盾爆发过程中处于不出声状态,因为我不知道在这样一场激烈的争吵中我要表达什么观点。首先这场争吵并未涉及到我,我是要做一个帮吵者吗?其次我印象中已经模糊了吵架的概念了,吵架是怎么吵?并且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化解她们双方的矛盾,这种都是积累已久的不满了,只不过趁着当时的引线爆发而已。所以,我当时没作为。
事后,那人说我是“乡愿”,我特地还去查了这词儿的意思,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我查了以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还有点生气的,但是过一会儿又不在意了,只是觉得“别人怎么想你其实不重要”这句话真的太有道理了!
不过确实,明明什么都没做的我被牵扯到这样的事情里,就好像大家必须要你选择一边站一样,选哪边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既然深信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那何必要受别人的影响非得站队呢?
如果再发生一次,我还是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夜空之下】,分享笔者学生时代的小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