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内在是一座天秤
故事一:
在自然界中,幼鸟是如何学会飞行的呢?
在幼鸟的翅膀有所成型以后,成年的鸟会将幼鸟抛出鸟巢。
一些幼鸟成功的飞了起来,而一些幼鸟摔到地上,成为了一些动物的午餐,又或者成为了一些昆虫以及植物的营养。
人亦是如此,因此,有些人活了下来,有些人死去,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然而作为成鸟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准备,会继续鞭挞那些内心已经死去的人。
“别人怎么样,你能不能有点上进心,有点志气。”之类的话,脱口而出。
恶念悄悄在内心里诞生。
“你说的那么好听,那么看看你自己呢?你又活成了什么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产生这样的念头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向自己施虐的人学习,还名义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实际上与对方又有何不同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它已死去,说它是恶念。
当自己成为了自己原先厌恶的那个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恶念呢。
这就像一个天秤的两极,在反复的摇摆,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倾向于哪一边,而是在天秤上,找到那个我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所以我们对于说出“别人怎么样,你能不能有点上进心,有点志气”这样的话的人,也应该更全面的解读。
例如“尽管这样的话我不能接受,但我知道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看起来和“尽管我知道他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话我不能接收”很相似,但不同的位置,意味着侧重不同。
前者更看到对方的好意,而后者更看到自己的不能接受。
又例如“尽管我不喜欢他拿我和别人对比,但我确实应该在努力一些,超越现在的自我,我想我会变的更好。”
内在是一座天秤,当你放在两端的时候遇到的所有都是极端。
当你放在摇摆的过程中,尽管会有起伏,但同样也能够找到让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故事二:
“不会沟通,那就更应该和人去沟通!”
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不能深思,深思毫无道理可言。
为什么说毫无道理呢?我们假如把“沟通”换成其他的词,例如“吃饭”。
“不会吃饭,那就更应该去吃饭啊!”
“废话!我也知道要去吃饭,关键是吃什么饭?怎么吃?”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觉得不会就去学,仿佛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然而学习却从来都不简单。
例如我学的心理学,如果没有进入学校,我想我根本找不到方向。
而我曾经认识的一个男孩,恰恰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从军退伍以后,想成为心理咨询师,于是报了很多课,自学心理学,然而却发现总是入不了门。
我和他聊起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心理学,一个是心理咨询。
我说这是两个概念,心理学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而且多数是以科研为主,特别是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学校学的第一门课是人体解剖。
而心理咨询更像是对于心理学的一些可言内容进行实际的运用,而运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更需要自己选择自己适合的流派进行学习。
而非所有都去了解,不同流派的同一个词的概念可能都不相同。
所以我建议他既然是半路出家,就先去学一个流派。
为什么会将这件事呢?
是因为很多时候,学习一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到我们内在的,长期成长环境以及家庭等等因素所固化的内在。
就如同我们都知道说一声“早上/中午/晚上好”就可能和一个人亲近,但又有多少人无法张口就说出来呢?
所以很多时候成长也好,学习也好,都需要一个引子,而有了引子以后,需要的是一些运气,一些能力,将所有的收获整合成为自己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