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听心声,与青春期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高洁
作为一位十一岁孩子的妈妈,当阅读了乔希·西普的《解码青春期》一书后,心中有些感悟,想和大家聊聊!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青春期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3-19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相差2~5岁。青春期既是一个充满着变化和反抗的过渡期,也是一个负重前行的发展关键期。
此时,我们作为家长,安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孩子,知道父母的想法,也可潜移默化地缓和彼此间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互听心声,和青春期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心声一
“爸爸妈妈,我们其实非常需要你们!”
作为父母,我们会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长大,生活学习对于我们的依赖越来越少,似乎我们可以抽身,做“甩手掌柜”了。
其实此时,我们的孩子比以往更加希望陪伴和支持,青春期的孩子心中有各种担心和恐惧,担心自己没时间和父母在一起,恐惧自己要独自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等等。如果我们在此期间忙于工作,疏于陪伴,跟孩子交流太少,势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您会说怎么陪伴呢?
每天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不失为一用就有效的方法,如一起晨跑、一起玩个游戏、一起讨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做一道菜、一起背一首诗、一起吐吐槽、听孩子讲一部电影以及阅读过的书中的一个故事……等等。
有家长会说我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不会,其实,有一招也很好用,且屡用屡爽!就是“嗯,哦,这样啊,真的啊”八字,特别是孩子跟我们表达不满时,我们只需专注地聆听,适时使用切换这些语言,就能与孩子产生共情!
陪伴就需交流,交流就需话术。
书中作者对于与青春期孩子交流契机的问题,也给出了具体指引,我将它归纳为四步走十六字:
1.专属时光;
2.如约而至
3.妙趣横生
4.预料不顺
每周六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专属时光,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孩子去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在陪伴的过程中也会状况频发,但只要每位家庭成员管理好情绪,并探寻情绪背后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往往只表达出来,就能迎刃而解!
我们的孩子觉察力是最棒的,当孩子体验到无条件爱的流动时,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会引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向上的原始动力!
心声二
“我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成长!”
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经常听到爸爸或妈妈说:“现在和儿子没话说,也不知怎么说,他的作业我教不好,他说的话题我不了解!”那我只能说:我们需要学习了!
有研究证明,当孩子仅看到我们父母在学习时,孩子就会产生良好情绪。
书中说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角色转变,实现从“空中交通管制员”到“教练”的转变。
我们如何做好“教练”?对于我们父母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好“教练”需具备以下三个特质:
1.注重孩子性格发展,而不只是注重结果。也就是说紧盯考试成绩不放是不可取的,某次考试不理想,我们家长往往比孩子还紧张。考试分数很棒时,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比孩子自己还要兴奋!这里给大家推荐《学习的格局》一书,此书的作者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特邀专家黄静洁老师,黄老师成功帮助30000+父母解决养育困惑。这本书有道法术的全面指导,值得借鉴!
2.刻意和孩子讨论毁灭性失败,做好事前排练和事后回顾。
时常和孩子一起进行预设、复盘和总结,往往能事半功倍!
比如说孩子要参加演讲比赛,我们可以在家中进行预演,并且制造相应的障碍,通过不断的演练,预知可能发生的事情。
每件事之后帮助引导孩子做反思,写写收获和成长点,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会更好一些呢?告诉我们孩子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3.心平气和用价值观管理孩子。
我有哪些价值观?
我有哪些价值观,可以正向传递给我的孩子?
我为什么反对我的孩子做这样的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在要求孩子之前,我们不妨时而问问自己!
如果我们单纯表达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做这样的事,因为我很生气, 因为我很担心,因为我很焦虑,因为我觉得好烦,记住,这些表达都是我们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价值观。
心声三
“孩子,我们第一次当爸爸,第一次当妈妈,请多关照!”
我们有些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要树立父母权威,就不能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现出来“老子天下第一”和“我说的都是对的”傲慢自大的态度,亦或是打着“我是你爸,我是你妈,难道会害你不成?”和“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自以为是的旗号。
而正确的方式是谦逊,承认我们不是完美的,我们作为父母,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逐步提升自己的,记住:谦逊是获得孩子信赖的最佳方式!本书作者也曾提到:谦逊意味着勇敢!
那您会问如何做到谦逊?《解码青春期》的作者乔希.西普提出了三种简单可行的具体方式:一可向别人请教;二可以和好朋友交心;三可组建一个关于孩子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的顾问团,跟小组成员经常保持探讨!
浸泡改变思维,思维引导行动!
此时,我想说:为人父母不易,为人子女亦或不易,唯有互相聆听彼此心声,行在终身学习的路上,才有可能一起共赴美好!
最后,祝福大家都能在路上,共成长,感过程,享幸福!
遇见美好 遇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