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同性?奇幻?这脑洞也没sei了
表妹要分享一部很特别的片。
关于女巫。
你脑子里的画面是不是这样——
黑帽、黑袍、养黑猫、骑扫帚的,一个老太婆。
不不不,这位女巫衣着普通,年轻貌美。
没有法器,不会念咒语,相反还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就是个女大学生啊。
没错,她的名字叫——
《西尔玛》
Thelma
这部冷门小片,来自一个冷门的国家,挪威。
它还送选了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烂番茄新鲜度91%。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第一次尝试超现实题材,玩得很开。
把科幻、灵异、女巫历史、北欧传说熔于一炉,模仿了希区柯克、罗曼·波兰斯基等悬疑大师的风格。
还给诡异的故事,勾上了一圈蕾丝边(lesbian)。
和主流大片不同,它绝不给你猜中剧情的机会。
比如电影第一幕,父女二人在森林里打猎。
一只小鹿闯进视野。
嘘——
父亲小心提醒,女儿一动也不敢动,屏住了呼吸。
父亲举枪,准备对着小鹿扣下扳机。
然而神差鬼使,他缓缓扭转身体,把枪口指向了女儿……
是不是一头雾水,又感觉背后一凉?
故事就在这层悬疑中展开。
小女孩正是西尔玛,长大后,她去了奥斯陆读大学。
离开家,没有父母的看护,怪事一次次地发生在她身上。
在图书馆自习得好好的,突然窗外有黑鸟撞到玻璃上,接着她倒地抽搐,小便失禁。
癫痫发作?
上医院检查,没有任何结果。
在游泳馆游泳,泳池突然颠倒过来,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上方被瓷砖封死。
到底怎么回事?
一查,发现素未谋面的奶奶和她遇到过同样的情况,被关进精神疗养院,常年卧床。
其实这不是病。
她们是同一种人,放在过去,是要被烧死的。
西尔玛的特殊能力在于——
如果在她心里,某个念头反复地出现,那么它就会应验。
防止坏事发生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
可是有些东西,你越告诉自己不去想,它就越会冒出来,不是吗?
谁都不可避免会闪过一丝邪念,好在还有理智,能阻止一时的冲动转化为行动。
我们能把邪念扼杀在萌芽阶段。
但西尔玛不行。
一旦萌芽,就为时已晚了。
比如,看到自己的弟弟哇哇吵闹,你可能心里犯嘀咕:吵死了。
这句抱怨听上去很平常……
完蛋!它出现了一个“死”字。
最后发现弟弟时,他的尸体被封在冰层之下。
西尔玛是个邪恶的女巫吗?
不,事情的发生,可能只是由于一次不经意间的联想。
她在河床上漫步的时候,看到河底下的鱼,心想,鱼儿多好啊,自由自在,安安静静的。
所以回到开头,西尔玛的父亲举起枪,对她动了杀心,就像过去人们处死女巫一样。
可他终究不忍心下手。
而是转向了宗教,想让西尔玛学会戒。
戒除杂念,戒除妄想。
这时你才发现,西尔玛离家进入大学,父母的嘘寒问暖,其实是一种远距离监控。
偷查女儿的课程表,关注女儿在脸书的一举一动。
因为父母从小的严格要求,西尔玛从来不喝酒、不抽烟、不蹦迪。
也不做爱。
在同龄人看来,她就像个苦行僧。
(你的酒杯)那里面只有可乐吗?
喜欢上别的女生,却被固有的教育告知这是极大的罪恶,她自责、自责,直到把女友变消失……
房间只剩下女友的一缕头发,镶嵌在玻璃里
把一切都戒掉了,就驶得万年船?
要知道,想要彻底剿灭人之欲,得到的只会是更极端的释放。
如此说来,《西尔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童话。
它拿来传统意象,对它们进行现代的视觉再造。
被欲望诱惑时,西尔玛吞下一条蛇。
而她真正觉醒,重获新生,吐出了那只潜伏在她身体里的乌鸦。
这也是《西尔玛》的超现实之魅,它把我们意识深处的洪水猛兽,具象化了。
我们正视它的同时,也反思种种被强加的禁忌——
欲望是罪?
爱情是罪?
同性之爱是罪?
相信从小到大,父母、老师、社会已经向你灌输了太多他们的答案。
而你自己呢?
表妹更相信《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那句话——
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