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4)
王勃在《滕王阁诗》尾联故意空了一字,如愿收获千金后继续踏上了南下省亲之路。
经过大半年的跋涉,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终于抵达交趾,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甫一见面,王勃便双膝跪地,悔恨自责的泪水如决了堤般喷涌而出,继而断断续续开口道: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王福畴听到此处,也禁不住老泪纵横,他趋步过来,一把扶起这个让他牵肠挂肚的老三,父子两人相拥而泣,久久没有松开······
王勃本想留在父亲身边尽孝,老王一听就急了:“糊涂!在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能有什么前途?我老了,无所谓了,你还年轻,来日方长啊,赶紧走,回长安,那里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就这样,膝下承欢的好时光没有多久,王勃只能告别亲人,踏上归途。
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落海,幸海水涨潮倒灌,将他从南海顶入越南蓝江口,但当渔夫救起时,因呛水,最终惊悸而死,年仅26岁。
一条鲜活的年轻生命还未来得及充分绽放,就悄然陨落,身后留下了无尽的空白。
他如一片云,似一道霞,更像一只孤鹜,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身后只留下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光溢彩般绚烂的梦。
据说,王勃死后,情怀郁结难纾,冤魂不散,蓝江两岸总见他飘忽不定的身影。夜深人静时,风翻叶动,簌簌有声,细听,竟是他操着中原口音在吟诵着诗文。
这年冬天,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流播到了长安。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再看结尾那首四韵八句诗,这位天子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写了如此篇幅的长文,还能作出如此好诗,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接着他问随侍的宫人,道:“现下,王勃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皇子们斗鸡,王勃率性写篇檄文助兴,何至于一怒将他逐出朝廷?罪魁祸首,就是你李治!害得一代英才身葬浊浪,魂断异乡。
就这样,这位曾经高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之士,这位感慨“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天涯游子;这位一边欣赏“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的美丽风光,而心里堆满“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的失意之人;这位曾经慨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却又在困境面前满怀理想激情,发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年轻才俊,终于飘然而去,就如一阵清风,飘荡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世界里。
王勃走了,却让华夏子孙疼痛了一千多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子安之早逝!
王勃的死亡原因以及确切时间,一直存在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点,即今广西防城港北部湾海域。而他父亲就任的交趾县令,管辖区域红河三角洲一带,治所大概在今天越南的义安省宜禄县一带。
本可就此搁笔,但因为对王勃有一种天然的怜惜和崇拜之情,我于若干年前曾亲自前往越南蓝江一带,追忆凭吊英灵的亡魂。
下章,请看我的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