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

【原创文稿】《侗族人民祭祀的热闹》

2019-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菲薇娅

分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9教育大类文3          姓名:杨露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包括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节日,而我们侗族在祭祀文化中有个特殊的节日。在一年四个季节中,侗族的节日是相对较少的,但是在“百节之乡”的贵州黔东南,一年四季却节日不断。在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的注溪乡就有一个侗族的节日——社节。

  社节也叫作春社,是当地人在种植稻作物之前,向神灵祈求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注溪社节在2006年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乡政府坚持走“民族文化活乡”发展之路,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都要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开展隆重的民族节庆活动,盛况一年胜过一年,而且社节的分布区域: 天柱县注溪乡、兰田镇、邦洞镇、凤城镇、社学乡、渡马乡、坪地镇,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部分乡镇,直径100公里不等。

  社节来源于很久以前,人间并没有牛,犁田耕地都是用人力,非常辛苦。有一天,玉皇大帝微服来到人间,看到农民光着身子,满身大汗拉着犁在耕种。玉皇大帝便走上前对那些犁田的人说:“老伯,你们休息休息呀!”人们说:“眼看播种季节要过了,我们怎能休息呢?” 玉皇大帝听了,再也不答话,便默默走了。牛无动于衷,春社日大清早依然如故。人们比牛起得早就有了力气,能让牛听话。不听话的牛,就被人用绳子拴住牛鼻子或用鞭子抽打。牛才后悔不听金牛星的劝告,只好服服帖帖听指挥。人们看到牛听话了,就马上煎鸡蛋煮糍吃饱犁田了。为什么以煎煮鸡鸭蛋为主,是因为在此期间正好是雌鸡雌鸭催情下蛋的季节。这天要教新牛学会拉犁,据说这天牛是最驯服的,很容易教会它们拖犁拖耙。从此,每年的春社日,人们就要吃好饭好菜准备春耕,后来就成了“春社节”。 

  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是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的。社节供祭用的猪,会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要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是不可以参与红白喜事的,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也禁止参加。注溪社节期间,做社饭和吃社饭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社饭香软可口,油而不腻,冷热可食,老幼皆宜,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在社节期间,还要煎过年打的糍粑来吃,这时吃的过年糍粑叫做社粑。说是吃了社饭和社粑可以封蚊子口,防止蚊虫的叮咬。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完毕后,人们就会与土地神共餐同乐。

  春社是北侗地区的传统习俗。当地过社节的氛围非常浓厚,过社习俗,在传统社会里,是当地人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形成的一种传统节日。这一祭祀习俗已被列为贵州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节也过得一年比一年热闹,它将会在当地侗族人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