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国学》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九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仙侠小说《诛仙》中,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刍狗是草扎的马、狗啊之类,用来祭奠,用完了就扔了。有人理解为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样是不对的。这句话更多表达的是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有一个故事,一人去后,被分到了地狱,忽然看到一个从不作礼拜、不念祈祷词人被分到天堂。他气愤地说:“我天天念叨上帝,他从不念,怎么他进天堂,我进地狱?”上帝告诉他:“因为他一切靠自己,从不烦我。”

有一句话说:神不帮你,是因为神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天不帮你,靠自己。这便是这章的总旨。

所谓“不仁”,在古文中意思有二:一是指凉薄或凶残,比如不仁不义;二是指任自然。王弼注解这句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这里的“不仁”,不是天忍心或包藏祸心,看人受难,而是天地无心而“不相关”。

儒家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而道家却说“天地不仁”。在道家看来,若天地有好生之德,就不会有死这回事。万物也罢,人民也罢,都是天地所生;可有生命之物的灭,也是天地的运用。当然,天地的运用是无心的——让物生也不是爱物,让物灭也不是恶物,只是听万物的自然。所以即使天地好生,也不能保护人,重要的是学会自我保护;圣人虽慈悲,也不能救渡百姓,重要的是百姓的自救自渡。

所以,老子直说天地、圣人为不仁,是破人的迷信依赖。严复曾大赞王弼的话包括了达尔文进化论的道理,意思也是天地无心,生物自相竞争,适者生存,这便是道法自然。

综上可知,这一章讲的依然是“道法自然”的大道理。其发展、继承者有三:一是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常就是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是庄子,顺自己本性就是道,人就是天;三是韩非子,把“不仁”理解为无情,以为对百姓无情,当草木、猪狗一样对待是“圣人之道”。论证以严刑重法是统治者“合乎天地的不仁之德”,枉顾老子三宝中的“慈”。君主利益至上,又以不仁之法“暴万民”,则是对老子的误解或有意曲解。结论就是:道法自然,圣人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按道的方式去作为。这才是老子的思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