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之道三!(原创)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AA牧之源山庄

这里讲诉一个不识字的包工头和一个反应“迟钝”的农民工人所运用的“机会成本”案例:

应该是2003、2004年间吧?当时准备修建养殖、沼气、种植、住宿、洗浴、厨房为一体的生态大棚,寻找工程队,有人介绍了一个工程队,近百人只需要管吃、住,我不相信有如此好事,因此和包工头面谈,才知道因为是春节刚过完,工程队招了几百人,其把用挖掘机干活一万元就可以干完的事情,安排了几百人去干,需要16万元开支,假如我能给他消化近百人的吃饭、住宿问题,他可以用挖掘机干一部分工程,这样可以省六万元,然后等大工程下来多挣钱就把这些都弥补了!一听这个,我感觉工头是把财务上面的“机会成本”反的运用了,很是佩服,等签合同时候才知道包工头小学没毕业(写的名字没有我现在8岁的儿子写的好),我惊讶他如何学到的“机会成本”?他说他不懂“机会成本”!这下子我才知道是那些写书的专家教授和这些实干家学习的“机会成本”。

有时候在普通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比在专家教授身上学到的更让人难以忘记!所以人人平等不是一句口号,唯一区别的只是自己的心态!

还有一个“迟钝”农民工人的故事,在建生态大棚的时候,我还开着食品加工厂,当时有一台设备一个轴承坏了,这台设备的工人全部停工等组长卸轴承再换个新的,组长用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卸下来,这个“迟钝”的农民工人在旁边看的着急,便说他看看,然后拿了锤去敲打着往下卸,砰砰几下敲烂了,组长气的训这个“迟钝”农民,我在旁边说,不要训了,他替咱们厂赚钱了,你想想你们这么多人一个小时工资多少钱,再浪费下去的工资够买几十个轴承了!这是“迟钝”无意中间让我体会到的“机会成本”,也让我十多年难以忘记。

这儿所讲的成功不是说这个包工头和这个“迟钝”人有多成功和聪明,而是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成本”把当下的问题圆满解决,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无数琐碎的事情组成,所以他们的“成功”更有借鉴的意义,因此让我终生难忘,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考虑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