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主业的创新都是扯淡
先来简单介绍下HB支付商户服务:
与支付宝相似,HB支付有通信、金融、购物、生活等多个版块业务,其中购物业务起到的是平台作用:商家入驻开店,顾客可以在App离在线购物或者到店扫码支付。商家从入驻、输入基本信息、参加活动、处理订单、财务结算等过程中,需要平台的引导和服务,所以有了“商户服务”这项工作。具体来讲,包含支撑各项工作需要用到的系统、商家运营活动和规范等。
选定好的竞争对手是成功的一半:
做的是支付+电商平台业务,一开始我们对标了很多产品,如支付宝口碑、微信支付、美团、翼支付、云闪付等,其中支付宝口碑过去三年走过的路径是最常学习参考的。在O2O业务上,2015年开始,支付宝主要是以支付工具的形式推向市场,通过补贴培养用户的扫码付习惯,同时开始把口碑融入到支付宝中,到2017年双十二活动,由于补贴有限和规则限制,意外的带动了口碑App的下载。无论是支付宝口碑还是微信支付,都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是真正落地让商户用起来,都离不开服务商团队的工作。套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服务商完成了商户习惯培养的工作。
服务商做了什么培养了商户的哪些习惯?
人:大量的地推人员、结果导向的KPI考核,让支付产品这种抽象的互联网产品真正的跟商户建立了链接,而以前,商户都是收现金,或者通过POS机刷卡完成收银;
物:支付平台有用户、有地推人员、有钱、有活动,但是最终都要靠“物料”串联起来,服务商把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料铺满了商家的门店;
事:接支付、做营销、享金融,这是支付宝商户端的口号,概括的无比精准;
始终推不动的服务落地工作:
服务商那么重要,我们也希望有这种资源来推动业务发展,但是迟迟得不到公司领导的响应。
直到看到这张图,突然想到什么:
活动宣传图这是在步步高广场看到的一张海报图,发现几个特点:
1、很多银行参与;
2、这些银行的活动力度真大、差异也挺大,难道运营人员不做调研么;
3、银行都在针对自己不同层级的用户做满减活动,微信没有(至少宣传上是一视同仁);
对问题2的思考:都已经到商场了,没有人会因为另一个行的优惠更大而临时去办卡,现场没有办卡业务员更不可能现场办卡,回头想办卡的时候早忘记了。所以:重要的是自己持卡银行要有活动,如果想通过活动带动新绑卡用户,太难。
问题3证明了2的思考:围绕用户做补贴,而不是带动新用户。
(互联网产品有特殊性,只要用户手机的流量够用、活动有吸引力,可以随时随地下载App,对应到HB,如果真要做新用户,至少活动规则上要说明是向新用户倾斜的)
想到什么?
1、围绕主业的业务;
2、围绕主业的用户;
(回顾上面的思考,会发现,从一开始,竞争对手就选错了,支付宝口碑、微信的模式不适合我们,合理的应该是翼支付)
HB的主业是什么,HB的用户是谁?
YD业务生态才是HB存在的生态,商户不是HB要做的生态,至少现阶段是这样。搭建生态是为了创造使用场景,留住用户,提高用户活跃。通过场景运营,转化YD自有用户为HB用户,通过利益刺激转化异网用户。
商户服务的事情要怎么做?
1、梳理资源,梳理业务场景;
2、利用HB的能力,帮助主业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案例:
1、淘宝个人开店,需要缴纳保证金1000元,以前是要实打实的冻结1000块钱,现在可以用担保的方式,支付18元,代替半年1000元的保费。这里交1000元保证金可以看做一个主业的场景,保险模式是HB的能力。
2、翼支付发展橙分期业务,相当于用翼支付的分期能力,帮助主业完成终端销售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