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综艺咖征文|《吐槽大会》还只是娱乐,远不及《奇葩说
《奇葩说》已经播到第四季,而《吐槽大会》才刚播完一季。其实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抛开前者已经累积的大批死忠粉,后者第一季的整体表现奠定了节目的颓势。
知道《吐槽大会》是因为有个朋友被节目组邀请去当观众,当然由于距离远最后没去成。
去年开始自觉追《奇葩说》,看奇葩们争奇斗艳,有时狂喜到拍案叫绝,有时又会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看综艺节目主要出于两点:人和价值。
我将就这两点分析这两档节目。
奇葩说01人格魅力体现了吗?
《吐槽大会》周杰那期我认真地看过,其余的没有打开的兴趣,有时看到一半觉得无聊尴尬就搁置不看。
《吐槽大会》改版自美国综艺节目《喜剧中心吐槽大会》,原版节目一年只举办一期,是美国喜剧脱口秀界的年度狂欢。
相比之下,本土的周播节目显得粗糙。邀请的嘉宾大多都是娱乐圈的,有些人甚至正当红,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完全无可指摘。说实话,对于吐槽他们,我毫无兴趣。
而节目中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毒舌吐槽手要数:在脱口秀界迟早被打死的95后池子,头顶有特立独行红毛的李蛋,富土康流水线上的张全蛋。他们至少和别人不一样。
其他人大多数已经混迹娱乐圈许久了,但是节目中的表现完全不像在吐槽而是在作秀。不管是张绍刚还是王自健,他们的个人魅力远远不足以标榜一档节目的好坏。连主持人说话都要看题词器,那些嘉宾带稿子上场是否就情有可原了?
节目有固定的台本,嘉宾们只要照本宣科就好,关键有些话明显不符合吐槽者的语言习惯。哪些话题不能触及似乎都要事先和嘉宾商量好,吐槽结束后还要喜笑颜开地握手言和。一时忘了和嘉宾握手,没关系啊,主持人也会把你叫回去的。我是来看吐槽敏感问题的,你就给我看这个?
《奇葩说》人格化明显,你记住的是这个节目中截然不同的一群奇葩。
马晓康坐在一起就俨然是一部大戏。
蔡康永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实则是在温柔地反抗者这个世界。
高晓松高傲犀利旁征博引,实则是相信人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马东东谦恭幽默气度从容,实则阅遍沧桑冷眼旁观这个世界。
此外,《奇葩说》的选手们个个性格鲜明。自称少奶奶的肖骁,强势犀利的马薇薇,严肃如兄长的黄执中,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陈铭,名媛贵妇姜思达,呆萌吃货如晶宝贝,辩论远没有英语好的艾力。他们特立独行,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芸芸众生中的太多可能性,也更能接纳喜欢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不是怪人还很可爱。
《奇葩说》的辩手中有博士硕士,这是一群高知在参与辩论。他们唇枪舌战不见硝烟,插科打诨不觉低俗,才思敏捷不失书生意气。辩论的前提是认可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尊重每个人表达的诉求,不举道德之剑格杀勿论,同性恋和女性主义同样得到尊重和包容。
有精于技巧的传统辩手,有善于表达的新型辩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汇,每个人都散发着才华与智慧的魅力。
吐槽大会02娱乐外衣下的价值何在?
《吐槽大会》中更多的是吐槽周杰的表情包,王祖蓝的矮,李湘的胖,大张伟的碎嘴,唐国强的代言。然后呢?这个节目的价值只能流于浅薄,甚至变得无聊低俗,尚未触及灵魂。
明星的八卦周边与普通人何干,况且作为娱乐节目,笑点不强包袱不响,观众的参与感自然会降低。
真正的吐槽是不带脏字的,直白的黄段子粗鄙下流。对大龄女性的不尊重,不是幽默而是有失风度。代笔的发言稿抹杀了个性,语言风格趋同。强行幽默,尴尬至极。一整期下来,《吐槽大会》倒是为自己留下不少“污”点,期待强势洗白!
“所谓高级黑,来自于舒适领域的犀利攻击(黑他),以及敏感领域的自我嘲弄(自黑),还有打一巴掌给个糖吃的平衡。”
“这种高级黑,就是建立在价值观明晰之上收放自如的幽默感。”
没有坚定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发乎内心的幽默感,《吐槽大会》也注定是在为“有趣”和“有意义”开追悼会。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路遥《平凡的世界》)
关注普通人平静外表下的灵魂汹涌就是《奇葩说》的可贵之处。
《奇葩说》的每一个辩题,都在鼓励当代人思考。
说苦难。马东说:“他心里的苦越多,一丝甜就能填满。”蔡康永像看出一切,“心理多苦的人,才说出这个体会来”。理解与被理解都何其有幸。
谈生死。“我今天才真正地走了,很高兴和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马东说父亲去世后三年才真正放下。
真理并非越辩越明,《奇葩说》追求一种混沌的效果。启发观众以迥然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极端思维中剖析自己。有些事情当我们开始考虑的时候,世界就已经悄然变好。
一档节目但凡有趣,我们便不再苛责其有意义,可是《奇葩说》两者兼具,即是伟大。
如今太多的综艺节目充斥屏幕了,“娱乐至死”的警示言犹在耳边,请不要再次沦为娱乐的附庸。沉溺于一种幼稚而浅薄的文化中,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恶的,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在娱乐至死的世界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