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被纪念总是幸事
@公众号“文学思语v”
这两天,纪念王小波的文章和活动默默而来,但好像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当纪念一个人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已足够说明这个人在大家心中的分量,至少说明这个人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思维、精神和情怀。一个人在世时默默,离开后发光,肯定有多重而复杂的缘由,无论评论好坏,作家被纪念,总是幸事。
对于王小波的作品,我品读不够、理解不够、思考不够,也自认为还不够格去加以评论,也就只能从权威人士或者名家高人哪里获得一些启迪。我认为,对于王小波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李银河,最懂王小波的也是李银河。在李银河的眼里, 王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王小波的浪漫情怀都融入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曾有作家说过: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这些情书金句至今仍是一种浪漫的符号,如“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这种浪漫的情怀发自内心的热爱,带着俏皮的、幽默的、忘我的情调,更是智慧的闪现。
王小波对后世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他自由的思想。朱大可在出版王小波文集序言中讲到:“在王小波的那里,自由是一种坚固的信念,缠绕于身体的每个部位,最终在头颅的灵魂深处,形成无法摧毁的封印。”王小波的思想是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思考、孤独的思考,不受外界的困扰,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掩耳盗铃。他的思考是基于社会形态的理性判断,是源于唤醒民众的博大胸怀,是思维自由的坚守和呐喊,是对“秉独立之精神,持自由之思想”的召唤。正如王小波自己所说“知识分子的长处在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或者没有意思,不如死掉。”
李银河在王小波十年祭中说:“小波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读他的书,还在讨论的他的思想……一个人的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有多长的生命力,最终要由时间来决定。”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当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王小波作品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在纪念王小波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坚持自由思考的时候,李银河一定很欣慰。就在昨天,一位朋友在纪念王小波的文中说:“小波是我精神上的初恋,丑的可爱的那种,每当我直接说一个人‘你好丑’时其实心里对他已经有好感了……走进小波,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敏感自卑的卡夫卡,想象力无限扩张的卡尔维诺,风情万种的杜拉斯……”我想,这或多或少代表了一种民意,一种理性热爱和深切怀念王小波的民意。
作家被纪念,总是幸事。希望王小波的影响还将深远下去,最重要的是希望他的精神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激励更多的人、唤醒更多的人。正如某作家说的,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