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作为凡人,他无甚可取……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没有鉴赏力的普通人

牛顿的一生是成功者的一生,这“成功”不仅表现在他成了科学领域的帝王,在他死后社会头面人物都以给他抬棺为荣,也表现在他一生官运亨通,被英王封爵(艾萨克爵士),做了皇家学会的会长,捞得国家铸币局局长的美差(年薪2000英磅,据说当时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仅花了500英磅多一点。客观地说,牛顿不是个尸位素餐的人,他在铸币局局长任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不仅仅是改革货币制度、建立金本位制,单是提高货币纯度一项,每年便直接为国家节省好几千英磅。他还使国家的铸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还非常刺眼地表现在与同时代其他竞争者的“斗争”中他总是胜利者,哪怕采取的是卑鄙的手段。

1686年,也就是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前一年,牛顿将此书送交皇家学会审议。胡克希望牛顿在序言中能对他的劳动成果“提一下”,但遭到牛顿的拒绝。两人因此交恶,后来胡克控告牛顿剽窃他的成果(此前,胡克还指斥牛顿剽窃过他的光学研究成果)。

1703年3月3日,胡克去世。在他死后不久,牛顿就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后来,英国皇家学会中的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被解散,胡克一生的研究成果,他积累的资料、他的实验器材全部消失了。

有许多人相信,牛顿发表的“巨人的肩膀”那篇名言,实则是以谦抑的姿态表达对胡克的嘲讽,因为胡克是个矮个子。

牛顿陷入的最大论争是与莱布尼茨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其实他们两人是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使用的是不同的符号。牛顿将其命名为“流数术”。

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积分的论文。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一,他所创立的微积分符号,远优于牛顿的符号,现今我们使用的微积分通用符号就是莱布尼茨符号。

牛顿为了独霸微积分的发明权,采用了种种卑劣的手段要把莱布尼茨批倒批臭。这些手段包括:雇用“枪手”著文批驳,自己化名写批判文章,组建由自己主持、亲信参加的“批斗会”(名为皇家科学大会)。可以说,中国文化大革命整人的手段,牛顿差不多都会。在莱布尼茨死后,牛顿居然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幸灾乐祸。这真的是“将你打倒地在,再踏上一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总而言之,在牛顿身上,颇有点“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意味。这样的人,唯我独尊,蔑视他人。有时候,与之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对于牛顿与同时代人的争讼,我的看法是,既有人品问题,也有时代原因。牛顿的人品问题,在上文中已多有表现。对于时代原因,我们可以称其时为“草莽时代”。那个时候,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群雄并起,各自跑马圈地,但是有很多领地是冲突的——在一些领域中,许多人都独立地作出了贡献。其大略的情形已如上所述。进入二十世纪中后期,科学家越来越重视合作研究,一些大项目甚至要数十人、数百人参与集体攻关。对于如何公布成果、如何署名都有了规矩,同时也有了公认的权威的发布渠道。但在牛顿的时代,科学家既不重视合作,对于如何发布成果更不会有规则可循,缺乏统一的、权威的渠道作标准,便难免引起纷争。

即使存在客观原因,也不可以拿来为牛顿辩护。后世之人,对其人品痛加贬斥的不在少数。

据说,当年牛顿离开剑桥到铸币局赴任时,在剑桥没有一个朋友。他离开后也不曾给剑桥任何一个老同事写过信。

许多人认为牛顿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对我们正常人生活的这个世界漠不关心。一个叫斐利斯的人说他“对音乐充耳不闻,认为绘画是雕虫小技,视雕塑为金石玩偶,说诗章是优美的胡扯”。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名的进化论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之孙)则评价他:“作为凡人,他无甚可取;作为巨人,他无与伦比。”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家,他创立微积分是为了解决物理学问题——求出清晰、完整、准确的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这一成就,是单纯进行数学研究的莱布尼茨无法企及的。因此,如果牛顿大度一点,非但不会有损他的荣名,反而会增加他的人格的光辉。

一个留下重大人生污点的牛顿,再次提示我们,人类是一个有缺陷的物种。无论是作为个人出现,还是作为集体出现,都经常表现出天使和魔鬼的两面。人类其实非常缺乏自觉性,对恶的反省能力很弱,即使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造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也常常毫无内疚感,甚至刻意回避、抵赖、狡辩。这样的事例,在二十世纪不胜枚举。这可能是二十世纪被称为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世纪的一个原因。

我有时想,假如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在它上面生活着文明程度远高于我们、有着纯粹的高尚人格的生物。让他们来考察我们地球我,或许也会得出跟阿道司·赫胥黎相似的结论:既有无甚可取的一面,也有出色的一面。

问题是,我们的哪一面更多一些呢?是前者压倒后者,还是后者会压倒前者呢?我们好言邪不压正,但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我们无法像物理学家考察世界一样对人性的善恶进行量化考察,便难以得出清楚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对人性之恶时刻保持警惕:人类每取得一项成就,每踏入一个新的领域,都会有本性之恶如影随形而至。可惜,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充分正视这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