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简书作品评论与排行边陲稻香荟萃集

名家栖云老师提携我,感恩遇见

2020-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蒋坤元

栖云,女,《读者》签约作家,辽宁省第六届“四佳人物”,《幸福的柴门》、《敬重卑微》等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读者〉百篇卷首语》等。著有随笔集《幸福的柴门》(吉林人民出版社)、《在指缝间歌唱》(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摘丛书)等。主笔的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刘阿好》(liuahao2020)

栖云老师关注了我的公众号正翔语,并多次转发过我的文章,她写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我,有名家提携这是幸运,是福报,也是写作最好的动力。

2019年10月18日栖云老师在《庄子:天眼全开究竟看见了什么?懂逍遥,才懂悲欢本寻常》 提到我:

简书作者蒋坤元先生写过一段故事:

祖父不识字,一生务农,喝醉酒就殴打祖母。一次差点打瞎祖母的眼睛。

祖父64岁那年,瘫痪在床。祖母没有一句怨言,悉心照料。

大姑问祖父:你现在还想打娘吗?

祖父苦笑一声答,如果我早知道老了是这个样子,即使有人逼我打,我也不会打。

读罢思忖,倘若世间存在轮回,下辈子这老头仍会故伎重演。

为什么?

因为他才蔽识浅,打媳妇时根本无法预知未来。

天地空蒙,谁又曾先知先觉呢?

忽然想到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的名篇《逍遥游》。

其中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翻译过来大意是: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天黑到天明时段。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

其实活着就是求知的过程,以时空为书本,自己为书签,遽然开篇和戛然而止之间,因见过的天地、众生大相径庭,见证的自己便截然有异。

换句话说,局部跟全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2020年5月8日栖云老师在《原来这才是一个人最深的福报,千万不要错过!》 提到我,有两段:

1

其实,父母之爱现实中随处可见。

“到了棉花收获的季节,她拄着拐杖去田里采棉花。”

文友蒋坤元先生在随笔集《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中这样描述。

她母亲的脚刚动过大手术,没等痊愈,就拄拐采棉花。

虽然蒋先生已是身价不菲的企业家,但在他老娘眼里,贷款总得还,替儿子还一点是一点。

网上有一个话题:

假如有来生,你还会选择现在的父母吗?

许多人回答是。

的确,世间没有一种爱,可以代替父母的无私。

但也有回答伤心欲绝:

“不了,已经受够了!”

2

德国诗人维斯冠说:“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收下父母这份礼,才能继而做个好父母,才学会辨识幸福。

恩从礼来,我觉得懂得父母恩才是一个人最深的福报。感恩就是攒福报!

越感恩越美好,越感恩越快乐,越感恩越在父母这面并不完美的镜子中,照出最美的自己。

动容一句话:“父母教你时,你是一张白纸;你纠正父母时,父母已成画。”

蒋先生也在他的书中提到了自己对父亲的遗憾:

他父亲想买一部电瓶车。他觉得父亲年龄大了,骑电瓶车不安全,就没有答应。

不想老人患肝癌离世。

而我算幸运,及时给父亲买了定制小提琴……

所以,福报趁早,愿君无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