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余闲」
01
今天去理发了,然后突然观察到一件事,有些发型师每一次看到都是不同的发型。
我挺好奇这背后是什么动力,就顺便问了一下我的发型师,得到的答案是——自己的发型如果超过3个星期没有变化,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现在写文章、写课程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如果很长时间一成不变,就会浑身难受。
但是刚开始写课程的我,可是很怕变化的。
当时的我会觉得,刚适应了一种方式,突然又被推翻了,又要学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熟悉它,太累了……
我想,这里面最关键的不同,就是有没有「余闲」吧。
02
我们大脑能够同时处理的事情是很有限的,就像一个行李箱一样,如果已经装了很多东西,想要装新的东西进去,就需要把原来的一些东西腾出去。
但如果你的行李箱足够大,或者原来装的东西不会太多,那就有足够多的「余闲」,可以轻松地放进新的东西。
当我还在学习设计课程的时候,同时需要处理很多新的信息,课程怎么定位,怎么调研,怎么搭大纲,怎么梳理脉络,怎么写内容,怎么修改,怎么迭代……
这就像是一件件的行李,已经把我大脑行李箱塞满了。这时候告诉我,还要再塞一件新的,那可是要命的。
而现在的我,已经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一方面把行李都压缩成一个小块,另一方面行李箱也变大了,有充分的「余闲」,所以就有闲工夫想创新了。
03
今天刚好在万维钢的日课里看到一句话:“创新需要余闲”。
想要拥有更多的余闲,要么得把我们专业领域的那个技能练到足够熟练了,要么得懂得舍弃一些事情把大脑带宽清出一部分。
这时候大脑才有资源,执行那套创新程序,进一步迭代你掌握的技能。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让我觉得变化特别大的,不是做了特别大的项目,而是每一次换工作中间的「间隔月」。
在两份工作之间,我终于有余闲,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过去哪些事情值得继续维持,哪些事情其实可以怎么调整。
我甚至都能依稀感觉到大脑里面的神经元在进行修剪,然后又在另一个方向长出了新的枝芽。
所以现在我特别重视自己能不能创造出余闲,会经常问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不做的?
毕竟,大脑的带宽,是最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