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静观自我关怀的力量”有感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166人  衣然小读者

5.23周三北大课堂的心理直播课堂:海蓝博士,克里斯汀.奈夫教授,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博士,还有小玉老师,做客北大。

观“静观自我关怀的力量”有感

主题:静观自我关怀。

每个人都学静观自我关怀,每个人都会成为爱的源头。

恨意会让我们不快乐,变得心胸狭窄,由此演变成丑陋的面孔,我在听课以前一直认为:内心的平静与释然是美丽的根源。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里写到:

承认恨意

人容易惧怕恨意的表达,这有两个常见的原因:一是恨意背后藏着毁灭欲,我们担心,恨意一表达,会带来毁灭;二是恨意在自己身上时,会让我们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不好,这会破坏我们的自恋。

然而,当我们有恨意却不承认时,那会导致一个可怕的事情:我们以为在表达爱,但其实是为了隐藏恨。

恨的过程

那么,恨是什么?就是通过排斥、否认,从而切断连接。

通过容纳,增进理解,也就是看见,从而增进连接,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

曾经的我,恨意满满,让自我内心的那些恨意时刻流露,便会产生与家人,同事以及其他有关的人相互争吵,我想我也算是个爱恨分明的人,所谓爱一个人就会掏心掏肺,全盘托出。但这种“爱”最终也是伤痕累累。比如说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同办公室一个一起学徒的女孩儿,我将我的全部“爱”都给了她,但是偶然的一次听到她说的一句话让我伤心了,那时候内心就开始充满恨意,甚至不再说话,隔阂很大。现在想想让这种恨意流淌起来,我内心反而平静了,我感受到我对自己的要求太多,而映射到对方同事身上,这种恨意是自己臆造的,此后就总感觉他人会负我,而我总是生活在全世界我都恨的臆想里。

现在静观自我,并不是那个女孩负我,而是自己内心不够有更多的爱给她,不够有更好的勇气跟她讨论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时我们正处于情感期,想要给更多的人留下好印象,或是岗位,或是男朋友,或是领导的重视……现在做到自我关怀后,我便了解了自己的心声,一切为了虚名,一切因为自己的幻想。

恨意走了爱也就产生了,当我心中满满都是爱的时间,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那么顺利,感觉到全世界都在帮助我。

此处再借用武志红老师的课程内容:

这个方法来自美国作家拜伦·凯蒂的同名书《一念之转》,原则非常简单:我们针对别人的想法,都可以拿来用到自己身上。一旦明白这一点,就可以转化自己的心念。

凯蒂为“一念之转”发明了一个练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自己六个问题:

你不喜欢谁(或某件事)?那个人(或那件事)激怒了你吗?

你希望他们如何改变?

什么是他应该(不应该)去做、去想、去感觉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为了要让你开心,他们要给你些什么或为你做些什么?

你对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什么是你不想跟这个人、这件事、这种情况再次经历的?

第二部分是就上面每一个问题,再问自己四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我确定是真的吗?

当我持有这个想法时,我有什么感觉?我会因此怎么对待自己?我对别人又有什么感觉,又因此想如何对待别人?

如果没有这种想法,我又会如何?

第三部分是反转思考,就是把句子中的“你”和“他”转成“我”。

例如,第一部分如果你有个念头是:“他这么显摆,我讨厌他!”,那么到了第二部分,问自己的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当我认定这个想法时,我对他的感觉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对待他?

到了反转练习中这个念头就可以变成“我这么显摆,我讨厌我这样!”

凯蒂在她的《一念之转》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实例练习,读这些例子,相信会带给你很多震撼,推荐给大家。

景观自我关怀,其实也正是一念之转,让恨流走,爱意便在心中留下。

这其实就是我们一再讲的“投射”。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把自己的内在投射到了别人身上。特别是我们会把自己的“坏”投射给别人,而这周我们讲了最不喜欢的“坏”有两个,一个是关系中的恨,一个是自体的虚弱。

观“静观自我关怀的力量”有感 观“静观自我关怀的力量”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