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特点和困境(1)

2019-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弦上漫步

20190622

只因今天是周末。继续总结。过些时会很忙,更新会慢。

今天的主题是研发企业的绩效管理。

首先总结研发企业的人员特点:

1知识密集型。本科居多;

2技术傍身。看重技术,技术是压力,也是动力;

3情商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4在管理氛围,尤其是考勤追求较高的自由度;

5在待遇上追求直观的吸引;

6在自身职业生涯方面有一定的追求;喜欢跟随大牛。

7流动性大。

那么在这种知识密集型人员里面实施绩效和薪酬,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对项目团队实施的okr硬核实施到积分制探索,后期也逐步找到了适合项目和团队的落地方案。

主要有哪些难度呢?

1老员工困境。研发人员属于流动岗,人员高学历化,年轻化,基本上做员工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超过2年以上可以说属于老员工,对于这些老员工来说,薪资的匹配如果过高(出于定向挖猎或者企业掌握主动权的考虑),有安逸的风险。如果过低,流动性大。为了摆脱这种安逸的风险,有的公司推出了绩效,但是绩效针对的加薪晋级机会毕竟有限,如果老员工“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时绩效针对的还有排名,甚至“末尾淘汰”的部分,更是让老员工质疑绩效是一个简单的扣钱机制。如果不给老员工,他会觉得不公平:“等了这么久,居然不是我”。

2“寻找最差者困境”。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很忌讳对他人进行评价。对部门领导来说,打分并告知结果甚至公示并绩效面谈都是需要技巧和勇气的。有很多部门领导带团队的第一课可能就是面对这些问题。

3绩效认知的问题。A被员工误解为扣工资。我们之前企业是由传统企业新设置的事业部,在绩效体系上沿用了集团本身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指标。但是我们很清晰的看到,在设计这种绩效方案的时候,我们薪酬绩效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像笔者这种性格的,第一为了求稳,另外也是为了和集团的薪酬结构接轨,第二是为了接近市场,方便挖猎人才。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会将员工的工作结构进行拆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为绩效工资。在我们看来,这种设计的目的规则清晰,方便操作。但是在员工眼里,这种是变相的扣工资,因为自己无法像以前那样拿到足额工资。

B 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和表格形式化引起人员不满和不投入。

C考核结果和奖金分配的遮掩。不沟通不反馈。

D强制正态分布营造公平假象。

E绩效作为工具被利用成权力甚至个人的追捧。主观因素参与。

等。

先写这些。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