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有存稿,每天也要写点什么
六月底,七月初,这几天工作很忙。此时正处于上半年工作结束,下半年工作开始的中间环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是此时的主要工作状态。
那天,我从早上忙到晚上。临近晚上,突然发现自己一天竟然没有写文,看看自己的存稿,我告诉自己,今天就不写了吧!反正我有存稿,于是那天我没有写文。
第二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晚上我又出去应酬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补充了一些水分,我又告诉自己,今天情况比较特殊,我再缓缓。
然后就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我总是给自己充分的理由,或是太累,或是有事,或是没有灵感,或是没有时间。
我为数不多的存稿,在我无情的挥霍下迅速见底,当我发现我只有两篇存稿时,我有点慌了。
其实那天我也喝了酒,那天我也很累,但我逼着自己坐到了书桌前。无论如何,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写点什么。但当我坐在那里构思文章时,我发现以前手到擒来的思路竟然荡然无存,我绞尽脑汁竟然一无所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诚不欺我也。但为什么出现几天不写文就手生的现象呢?
首先,应该是不规律的习惯造成了潜意识的偷懒。以前每天我都要写点什么,可能我的潜意识每天都在构思着文章的主题和思路。习惯没有了,潜意识可能就自动关闭了,文章来源于思考,思考停了,文章也就没了。
还有就是观察,以前每天我都会注重自己内心的念头和周边的事物。内心的念头会让我想起很多的故事,周边的事物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素材。我总是想着想着,故事就悄然而至;我总是走着走着,故事就自动浮现在脑海中。
再就是单纯的手生。写文于我来说本就只是一个业务爱好,我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也没有固定的写作套路,有的只是自己天马行空遐想。每天写点什么,自然而然的对一些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但如果长时间不动笔,则又会被打回原形。
俗话说,天赋不够,勤奋来凑。要想把自己的这个爱好坚持下来,则必然要付出努力;要防止自己突然写不出来了,则必然要坚持每天都要写点什么。
持续的输出,必然伴随着持续的输入。持续的输入包括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直接知识就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阅历;间接知识就是不断地学习,看喜欢的的书籍,听想听的故事,看别人的人生。
每天保持输入,每天保持输出。记得蒋坤元老师曾经介绍过自己的写作经验,每天写文章时,可以给明天的自己开个头或者留个尾巴,这样每天就会有思路,每天就会有写不完的故事。
回想自己写文最顺的那段时光,确实是践行这句话的日子。每天晚上,我会给第二天的自己想好题目,并写好第一段,然后第二天的我总是一挥而就,然后晚上再想好题目,写好第一段,循环往复,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