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我的建筑大师

我的建筑大师 彼得 卒姆托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鱼俞木

彼得卒姆托,瑞士建筑师,给我的感觉是极具匠心的建筑师,也许是因为年轻时候当过木匠的学徒,所以他更像是一个匠人,把材料运用的炉火纯青。

他的建筑极富感官主义,极富场所精神。

他的克劳斯兄弟教堂田野教堂在我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它非常朴素,就是一乡野小教堂。是为了纪念Bruder Klaus,Klaus是15世纪的圣徒。他出身富贵却放弃了物质追求——在石头撑起的阴冷小棚中度过了20年。他促进了瑞士联邦的和平,所以他在许多人心中就是精神领袖。Bruder Klaus画像

在瑞士一个小镇里,一对农民夫妇退休了。为了感谢上天几十年来的眷顾,他们想要修个教堂纪念圣徒Klaus,于是邀请Zmuthor来设计。

因此这三个老人就聚在了一起,建造他们心中的信仰之地。彼得卒姆托并没有因为这个项目既小有没钱而去敷衍的设计,相反,他对这个教堂输入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心力,光设计理念就花掉了五六年时间。最后展示给我们的教堂便是如此的永恒和让人难忘。

这个小教堂非常独特。它在旷野上犹如一块巨石,周围没有其它建筑,显得十分醒目。(我很喜欢这种建筑 的外在形式,简单却又充满力量。在国内你很难能遇见这样一栋建筑)

巨石上有唯一的三角形入口。这是可以开启的金属门。

唯一显示教堂功能的标志,就是门口上方细细的十字支架。

让我们来看一下教堂的平面,外表的棱角分明对上内部的蜿蜒曲折,巧妙的对比。

我个人看来,这样的平面也许正是在告诉世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竖起棱角,竖起围墙,但是进入这里,你可以卸下一切,只留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就行了。这里是你的世界,你可以诉说任何事,我会认真的倾听。

再看下剖面图,酷不酷,炫不炫,反正看到这个剖面我已经按捺不住我的脚步想去亲眼感受一下了

进入以后,关上门,才能看清里面的空间。一种神秘感和神圣感扑面而来。

墙面上有波浪的肌理,边缘并不平整,就好像是天然形成的洞穴。

这来自特殊的建造方式。在设计师的理解里,让当地人一起建造,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和修行。设计师让当地人运来木头,搭建成了一个帐篷的形状,用掉了110根木头。

又在外表增加模板,通过钢管与帐篷结构固定起来。

之后一层层地注入混凝土,每层大概是半米高,就这样一点点夯实出了教堂的样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巨石。

但工作并没有结束。树木与混凝土毕竟凝固到了一起。

怎么处理这些木头?你绝对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了!

当然是烧掉它们!

由于只有顶部和入口有少量进风,木头不充分燃烧,

不会迅速化为灰烬,而是一点点炭化。“烧”模的过程花去了好多天,墙面最后都留下了烟熏的痕迹,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混合了松木的味道。

当木头烧掉,光也透过天井照进教堂里。黑暗的对比下,微弱的光芒都显得耀眼。

就像在对你说,欢迎来到你内心自由的世界

水也通过天井和墙壁落到教堂里,于是地面经常会出现一滩水。四周还有排水槽,

防止大雨量造成内涝。

室内的最低点正好在洞口下方,积水会反射阳光,又会成为一个小焦点,无形中增加了仪式感。

木头燃烧后,支撑模板的钢管也一起留下了。于是外表形成了分布均匀的孔洞。

但在室内,却形成了不一样的效果。更让我为之惊叹的部分来 了!

每一个孔洞都镶嵌了玻璃珠!

当关上大门,仿佛就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狭窄的空间里,每一个祈祷者都能穿越时光——如同圣徒Klaus的修行,在困苦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祈祷室里还有石座,可以给人静坐沉思。微弱的烛光下,与唱诗班一同祷告。

除了来祷告,也有很多热爱建筑的人到这里,感受建筑带给他们的感动。

我的有生之年,也想去一次,感受内心的希望,洗刷内心的孤独

看着教堂外无边无际的田野,吹着自然的清风,也许这才是人们内心追求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