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杂谈

常回家看看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4人  士无忌惮

坐在开往宁国的火车上,时间将近15点了。妻和儿子在那边的座位上看着《熊出没》,我平静的坐在这边,用手指敲打着屏幕,说说这时的心情!  我只能用这样的表达,在老家待了近70个小时,却不敢说是3天。用数字来宽慰自己,确实怎样的无奈和酸楚。在回想着在家的细节,现在感觉倍加的珍惜而十分的幸福。  父母渐老,纵然母亲的头发去年染成黑色,但依然掩盖不了苍老的银白;纵然父亲由于遗传依旧是满头黑发,但额头的皱纹带着七十年的风风雨雨的沧桑。好在,二老身体硬朗。  父亲还是那样的勤劳。用母亲的话说是“劳碌命,一时一刻都歇不住”。即便我们回家,也不会因为逗留时间短暂而在家跟我们三口聊天。更何况父亲是那样的不善言辞。只是改变了他以前根本不抱我们的习惯,狠狠的抱着他的孙子,欣喜的听着孙子稚嫩的喊叫声“爷爷”,听着那额头的深深的皱纹更加的弯曲纵深,露出了仅有几颗带着岁月沉淀的玉米黄的牙齿。很想亲亲孙子,想到母亲说别用那胡茬扎着孙子的嫩脸的话,狠狠的无奈的只能亲亲孙子的小嫩手,之后依然是满足的笑了。

父亲还是那样质问我回家怎么又不看看书,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还举例说大伯家的堂兄以前回来都不出来玩,就是当老师了结婚了回来还躲在房间里看书。上次到我这里来过年,还说我现在都不练毛笔字,说外公的那一笔大字我是无法继承了,更不用说超越了。甚至还问我有考研究生的想法没有。我很惊讶,为什么父亲不要求我去考公务员。我想在父亲看来,知识比什么权利功名都要好吧。  父亲就是这样的,以前觉得唠叨,现在却觉得很好。我不会去解释说我依然在看书,依然在练字。只是留一个让父亲永远都觉得我需要他指导批评的不足。  母亲呢,在我到家的时候,就在堂屋里戴着眼镜和隔壁的三婶围着矮桌在包荠菜猪肉饺子,荠菜是中午现挖的。刚放下包,就问我们吃饭了没有,炖锅里的排骨炖藕已经炖好了。后来我还知道,母亲在我回来的那天上午去上街了,买了很多的菜。

我们到家接近下午四点。母亲包好饺子后,就在准备着晚上的饭菜了。总是想着法儿的给我们来点好吃的。母亲的菜吃了多年,那种味道已经扎根在我的内心,当“母亲的味道”从厨房飘出来时,本来不太饿的肚子突然间,涎水泛滥了,冲进厨房,拿起筷子就吃。母亲很喜欢看我们吃的,当然也是我们故意配合的,以一种夸张的馋告诉母亲我们离不开她。  晚上摆了一桌子的菜,即便只有五个人在吃,即便母亲知道菜肯定会剩的。不停的给我们三口夹菜,是母亲饭桌上最多的动作;不听的劝我们吃菜,是母亲饭桌上最多的话语。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爱。好在我们也是能接受的,即便这样的动作和话语让我们有点难堪。因为我们都知道,回家很重要,回家狠狠的吃更重要。  依然记得临走时候,母亲还在为不能给个什么东西让我们带回来而自责,那一声声自责确是发自内心。母亲是真的想让我们带的,只是我们怕麻烦一直推迟。  遗憾的是,在动身走时,母亲想驮着宝贝,只是宝贝不懂事,吵着让妈妈抱。母亲送我们到村边就没有再送了,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蓦然的一回首,那一棵老树下的母亲依然在伫立,在大树的比较下,身形显得更加的小。再那还带着冬的萧瑟的暗暗颜色的枝桠,母亲更显得衰老。我的心一阵酸楚,眼也有点模糊了。  这一刻,还真感谢我们学校上十天放四天这样的安排,让我们得以重温亲情。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会常常回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