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婚姻育儿

孩子的平庸,真不应该成为你懒的借口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144人  邹银利

源于孩子马上要读小学了,我对孩子的一些硬性要求关注的也明显多起来。

之前看到一个帖子,我贴出那位妈妈给孩子每天的工作量,包含假期和非假期的:

这家的孩子目前也是大班,看看这个孩子一天的工作量是不是吓到了。我看帖子里面介绍,他们的家庭条件买苏州最好的学区房的属于不算贵的感受,发帖的这位妈妈,不管是夫家的条件,还是娘家的条件都是非常。前几天我还看到一群群里的妈妈说他们家08年的孩子背完了新概念1。好吧,我这个几十岁的人还没背完,真是被死死的拍在沙滩的感觉。

你可能会说,我家普通娃,就不折腾了。其实你看看她的课表就知道了,她的孩子上学期间每天雷打不动要学习三个小时,放假的时候,科目也是非常多的。基本妈妈每天陪着一样一样的完成。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懒,能做多少算多少,看完这个真心要好好反思。

经常看到各种育儿群里,只要哪位牛人妈妈一抛出孩子比较优秀的点,比如画画好,英语好。一定会有很多妈妈问,你家怎么培养的。一部分确实没培养,说孩子自己就喜欢,咨询的妈妈就释然了,我也不报班,我不折腾我娃,我不想他那么辛苦。然后等到下次别人优秀的娃出来展示,她继续这样来一次,至始至终在对待娃的教育上,没有任何改变。

其实娃普通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你看看周围,不普通的有几个,真正天资禀赋的简直是凤毛菱角了。所有孩子平庸才是正常存在,那你就不要用孩子的平庸,当做你懒的借口啦。


既然说不能懒,总要写一写如何做的方法吧!我写的这个主要针对大班段的孩子。

第一是阅读,阅读,阅读。

如果你每天能保证2到3个小时的阅读,不管是亲子的,还是孩子自己读的,然后保证阅读的范围广一点。阅读这个要求就算做好了。不管是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带着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要想着让他自己读。亲子读就是你跟他一起读,只要他喜欢,一直读到18岁都可以,重要的事情就不说三遍了,但是阅读,永远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大人。少刷剧,少玩手机,少睡点觉。如果时间不充裕,每天40分钟以上就可以,是每天,不是每周一天或者一月一天。

第二个是写字的习惯。

其实没写过字的孩子,如果画画也少,你注意孩子的那个拿笔姿势,一定是柔弱无力的。包括拿字的手型,一定都是错的乱七八糟的,不要说以后都会了。以后是别人都会了,你没带着孩子练,孩子一定还是不会的。

第三个是认字。

孩子如果进入小学还是一点不认字,汉子的识字量还是要有一点的。不要用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做借口,认几个字,真的抹杀不了孩子多少想象力,更重要的,你的孩子应该不是天赋异禀的,所以为了孩子读书不那么辛苦,还是要学一点。本来就资历普通,你还不帮忙拉一把,你这是亲娘嘛!为什么我提倡认字,我记得早几年很火的那个读经班,就是只读经,当时我也是一言不合教程全买回家,还好当时及时的刹车了,没有进坑里面,后来确实有看到新闻说,孩子光读经了,啥也不会,这样的新闻,你要想想,即使是小概率,发生在你身上呢,那就是毁灭,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当你完全不认字,而大部分孩子都会认字的时候,你想象过孩子可能面临的压力吗?这样的压力,幸运点可能变成动力,不幸运的可能就是毁灭。不要跟我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你给了自己多少压力,你期望给自己多少压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个是组织句子的能力。

一年级就有写话了,看图写话,三年级就有作文了,虽然只有几十个字的小作文。可是你看多少孩子面多写话或者作文抓耳挠腮,其实不是他们不会写,是因为在写作这个事情上,我们一上来就要孩子跑,而不是等着孩子爬。最近看了好多套英语方面的分级读物,很多书上先从填词开始,然后跟着写部分句子,然后就是改变主语复述句子,简单说,就是由我说改变成由她说,一遍遍的带着孩子熟悉句子,然后才是成文。即使成文,也是事先写好文章的问题,你一个个问题回答完,答案就是一片文章。看完能多少知道一点了吧,为什么国外的孩子那么能写,条理性那么清楚,逻辑性那么周密,因为人家是从小就这么训练的,问问我们自己,有几个读完书,因为要理解这本书而去画思维导图的,如果你都没画过,你怎么要求孩子逻辑缜密呢?

第五有时间读读中国的古文。

不为升学,不为读书,不为那个读经班,就为自己,为孩子的心灵滋养,读点好的古文。几千年的文化,真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封建迷信才流传下来的,你去读一读,也带着孩子品一品。当你能看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你能品位无言独上西楼的孤独,你能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无奈,你能咀嚼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悔恨……生活一定会有不一样,怎么不一样,还是要你去感受。


要做的还有很多,我只是功利的列出来孩子目前急需要做的。你不做一点也不要紧,当孩子落后的时候,记得管住自己的嘴,你选择懒,就是放弃孩子的未来,那么当他真的没有未来的时候,你也没资格抱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