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心理简书电影

心理学影评丨《无问西东》自我实现是怎么完成的

2018-02-03  本文已影响111人  许艳丽心理咨询师家排师

这部电影中的每段故事都是通过寻找并完成身份认同,最终阶段性自我实现的故事。

但也有的人没有找到合适的身份认同,所以最终失去了自我。

我们来分别比较下身份认同前和身份认同后的他们。

一.身份认同前

1.张果果

张果果遇到一个生了4胞胎的家庭,但这个家庭无法养育4个孩子。他本想通过广告合作的方式来救助这个家庭,但愿望没有实现。

看着这个家庭可怜,张果果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他听了Robert的话,觉得资助家庭可能是个无底洞,萌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同时在Davie和Robert的战争中,他也在犹豫,自己是否要做一位腹黑的商业者,来扳倒Davie。

2.吴岭澜

吴岭澜的文科成绩优异,但物理成绩不及格。可他觉得好学生都是学理的,所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生。但因此而埋没了他文科的才华。

3.王敏佳

王敏佳是孤儿,她和孤儿院一起长大的陈鹏、李想是好友。

时而觉得王敏佳喜欢陈鹏,时而觉得她喜欢李想。

也许一开始的她,连自己也不知道喜欢谁,想要跟谁在一起。

4.沈光耀

富家子沈光耀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一身才华而且家教极好。

受到母亲的影响使他并不想做什么出人头地的事情,而只想快乐的体验人生。

但战争年代,面对日本的侵略,人民的惨死,他开始犹豫要不要参军。

二.身份认同的转化

其实上每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怎么选都是对的。只是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从小会崇拜父母,把他们当成偶像。但慢慢地我们发现他们也很普通,并没有那么强大。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都脱离了时代,如果我们还像他们一样的生活,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社会。

那怎么办呢?

我们就要到社会上去认同一些更强大,适应能力更强的人。学习他们的相处之道,模仿他们的思想和模式。

但有些人会在这个地方卡住,因为他们会忠诚于父母的为人处世。认为忠诚是孝顺,或者是感恩等。但实际上去认同其他人,并非背叛和伤害家庭,而只是完成自我成长。

1.张果果

是否资助四胞胎家庭?

是否学习Robret和Davie的腹黑、圆滑?

这个疑问在他从父母那里听说了家族的救命恩人李想后,开始发生转变。

李想为了救他的父母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才有了张果果的出生。我们总是会跟性命有关的人牵扯不清,这份大过天的恩情足以使张果果想要去认同。

他选择救助四胞胎的家庭,选择单纯的对待工作,这都是在向李想靠拢。

但他并不需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只要搭上一些财力即可。

2.吴岭澜

选文还是选理?

在他的老师梅贻琦和很多大文豪站在泰戈尔旁边的时候,他做了选择:认同这些大文豪。

因为他想成为好学生,而大文豪都是好学生。

3.王敏佳

选择去爱还是不去爱?

王敏佳错过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小时候,她爱戴毛主席,却紧张到生病而错过了给毛主席献花;

长大后,跟李想暧昧时,李想要支边她也没有挽留。

结果在毁容后,看着村子里朴素的人们在唱情歌:“给你做饭,为你斟酒,听你弹吉他。”

王敏佳终于开始认同了朴素的无产阶级,放弃崇高的理想。她开始走出去找陈鹏,并且想对他说:以后我来照顾你。

4.沈光耀

一个出生在三代五将家族的后代,遇见战争,怎能不想上战场。

父母虽甘于平淡,嘴上说着担心儿子去当兵,但母亲的气质仍然遮盖不了她自己也认同了大将作风。

一开始沈光耀选择在小山村里学习,其实是想认同平凡的人生。

有时选择新的认同就是在选择“救命”,这是生物的本能。但他并没有完成这部分认同,他最终还是认同了自己的家族。

三.没有良好的认同

影片中还有两个没有找到合适身份去认同的人,一个是李想,另一个是许伯常的妻子。

他们两人有共同的经历:(认为)自己害死了人。

我们的经历中很难遇到害死了别人还活得健康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但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无法完成新的身份认同。

而且,正如前面所说:人们总是会跟性命有关的人牵扯不清。

所以,这时的人们就会认同那个被害死的人。

李想和许伯常的妻子分别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了死亡,就是向死去的人认同。

四.良好而稳定的自我

而另一个人,陈鹏。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这得益于他生长在非常淳朴的环境,这种环境中的人会有很好的稳定感。

因为每个人的身份简单,不像在城市里的人会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的身份也非常确定。

面对失恋,他虽痛苦,但他仍有良好的社会功能,还可以选择更艰难的工作;

面对死亡,他虽悲伤,但仍有力量面对;

面对王敏佳的毁容,他仍不改心中所爱,毫不影响。

这种良好而稳定的自我已经完成了向强大的身份认同。人们在完全可以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就不会去选择新的身份认同。所以陈鹏在本部电影中没有改变认同。

五.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身份

其实身份认同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去认同不同的身份。

小孩有小孩的认同,青春期有青春期的认同,中老年还有中老年的认同。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环境无法适应,就去观察那些可以适应的人,并选择你想成为的样子,模仿和学习他们。这就像小孩子学习和模仿父母的方式一样,我们每个阶段都需要新的学习。

当模仿和学习导致身份稳定之后,你就会形成当下这个时期良好的自我,然后静待下一个时期的到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