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 | 数据的五大陷阱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在路上

陷阱一,数据本身不可靠.具有欺骗性.

这些数据本身不知来历,带有偏见,人们这样做,经常是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关注,人们故意伪造数字.

我们具体的对策是:有些会问作者是怎么得出这些数字的?

陷阱二:数据推理过程中出现了谬误.

根据作者给出的数据不能推导出作者给的结论,场景出现在营销广告新闻报道中。

例如:减肥药说一百人中有六人有副作用,说着一个药品的减肥效果好

问题,这个数据能推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需要什么数据支持

陷阱三:平均数造成的误解是什么?

遇到平均数,我们要想这个平均数是中位数,均值,还是众数.

我们要想一下它的相关的其他的数据,

例如最大数和最小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全距,每个数值出现的频率,也就是概率,

遇到平均数的时候,我们要习惯问的问题是

这个平均数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个平均数相关的数值分布情况是什么?

陷阱四,通过数据的比较造成的误解。

绝对比较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有具体数字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造成陷阱的情况是只给你频数和百分比的其中的一个数字,

在相对比较的情况下,主要是没有搞清楚比较的对象,

具体的对策:

在相对情况下,问这是和什么什么相比较?

在绝对情况下,问缺失了频数和百分比这两个中那一个?

陷阱五,数据表达造成的陷阱,

这是利用绝对值和相对值故意制造一些陷阱

场景,就是健康风险类的论证中问题,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数据是相对折还是绝对值?

例如:甲种疗法可以减少33%的未来这次患中风的可能性。

乙种疗法可以减少3%的绝对风险,从百分之六六降低到3%

丙接受了这种治疗的女性有94%的在十年里不会再患中风,而没有接受这种治疗的疗法的病人,有91%的人在十年里不再患中风。,

这三组数据,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事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