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实验室 | 你见过清晨兰州牛肉面头锅时刻的样子吗?
*这是“有料实验室”的第二期内容
10月1号到7号,我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跑到7家不同的牛肉面馆吃头锅,面馆的选择全部来自生活经验与他人的诚心推荐。
这事引起了家人的反对和出租车司机的嘲笑。
“有病呢嘛?赶早吾凉,冻汪汪子的,跑着组撒起呢?”我们家人这么说。
“你耗滴神大,这年代谁还吃头锅呢,没听过‘头锅的饺子二锅的面嘛’?”早班的出租车司机们这样说。
So what?我还是出发了。
每个早晨,我都会先拍张照片标记一下
在兰州,吃头锅面曾是一个极富仪式感的活动。在天还未亮时起床,做第一个与师傅打招呼的食客,喝上第一口汤,呲溜呲溜地把面条吸进,未及嚼碎就吞咽下去。在晨光未起时,轻轻擦去嘴边一抹红红的辣椒油,心满意足地走出牛肉面馆,暗叹一句:满福。
然而我从未吃过头锅,它对于我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
什么是头锅?头锅跟七八点钟的面有什么区别?吃头锅面的都是什么人?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这座城市里最早醒来的人?
在国庆假期前的某一个晚上,这些问题一下子喷了出来,硬生生挤走了我准备外出的念头:
我 要 留 下 来 吃 头 锅
就 这 么 愉 快 地 决 定 了
幸运的是,即使每天早上五点多离开被窝时有一百二十万分的不情愿,这7天的头锅经历让我得以重新认识面前这碗色彩鲜明、飘香四溢的面,也得以重新认识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当然还有一点点意外而有趣的发现,文末有彩蛋)
DAY 1
坐标:白马浪 · 塔山半坡
祖国母亲67岁生日这一天,一个叫苗杰的25岁姑娘,选择以一碗牛肉面头锅为自己庆生。
地点选在白马浪的塔山半坡,这家连锁面馆是今年牛肉面届的网红,南滨河边,三层小楼,装修精致。这也是姑娘在挑地方时着重看上的一点,毕竟,这样的背景拍出来的照片才好看啊。
苗杰自己组了一个肉蛋菜面“四飞套餐”,精心摆盘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说:“用牛大头锅开启,愿一切更美好”。
这碗头锅面,开启了这个叫苗杰的姑娘25岁的人生。
在苗杰的邻桌,一个梳着双辫的年轻女孩,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自己的妈妈面对面坐着。看着面前这碗面,她与苗杰发出一样的感慨:想不到这是我二十多年第一次吃头锅啊!她的妈妈并不吃面,只是微笑着看即将远行的女儿。
一碗牛肉面,开启年轻女孩一段远行的旅程,拉扯起一个母亲长长的思念。
此刻的我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塔山半坡的牛肉面汤色明亮,腱子肉切得尤其漂亮,无肉不欢的我第一次不忍下口。
DAY 2
坐标:草场街消防队 · 玉香醇
论今年崛起在黄河北的牛肉面新秀,不得不提草场街的玉香醇。
现在的玉香醇是后面才装修的新铺面,老店在庙滩子靖远路上。我有一回坐车,遇上小学老师,知道她专门从雁滩坐车到庙滩子就为了吃玉香醇的面,当时心中惊讶,暗想着有机会也试一下这家的面有什么魔力,却一直未能付诸行动。最近坐车,频频听人提起这家店,便早早把它安排在我的日程之中了。
玉香醇的面色偏白一些,豆苗和豆芽双拼的小菜很有特色。每天5点半,头锅准时端出,过了6点,天虽然还黑着,但是店里已经不是你想坐哪里就可以坐哪里了,只能见缝插针找空位。
这天遇到了一个迎亲的车队。穿着藏蓝色西装外套,头发胶得很有型的新郎官带着一群精干的小伙子浩浩荡荡走进面馆。
“你先吃!”第一碗面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让新郎官先吃。
小伙子们吃面速度极快,即使这样,还是要被催促:“都放快些,不要把时间给耽误了”,其中一个小伙子说。对于有讲究的家庭来说,迎亲的吉时都是掐着点的,容不得半点差错。
一碗牛肉面,开启了一个小伙子迎娶佳人的幸福路途。
DAY 3
坐标:会展中心 · 金强牛肉面
金强牛肉面近些年在兰州遍地开花,会展中心店更是占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虽然店面很大,但每逢有展出、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一座难求是常事。
相比于之前的几家,金强的面条要相对软一些,用筷子拎起时有种轻快感,入口也很爽滑。金强的泡菜表现尤其优异,嫩黄色的泡菜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小米椒,脆滑爽口,就着牛肉和面条吃,仿佛能吃出点泡椒牛肉或者山椒味泡面的味道。
这次,我的旁边坐了两个40岁左右的男人,他们每人一碗面,还要了整整一斤的切片牛肉。
“一斤,太多了,吃不上。”一个人说。
“多大的事啥,随便吃着就完了。”另一个人回。
确切地说,这是两个老司机。他们一言一语地聊着天,说着一夜没有合眼,路途有多么遥远,声音里充满浑浊。连夜的长途奔袭,又是一桩与婚丧嫁娶相关的故事。聊天间隙,一通电话打来,以主人的身份责备他们怎么单独跑出来吃饭,一个男人应着:“再不破烦你们了,你们招呼别人去”。
然后他们吃完了面,在面吃完前吃完了那一斤牛肉。
一碗牛肉面,帮他们消除一夜长途奔袭的疲惫,宁肯放弃主人的招待也不愿错过。
DAY 4
坐标:滩尖子 · 白建强牛肉面
这家位于万达广场旁边的牛肉面馆,门头不大,名气可不小。90年代常有的蹲在马路边上吃面的景象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经常看到。
进门时,女老板特意叮嘱,可以拍照,但是不要拍太多,“我们关键靠味道,这些年一心一意只想把面做好,别的不搞”。她说。
白建强的面有一味麻味很出挑,整个面馆里漂着一种微麻的香味,这让我想起重庆的老麻抄手。福尔摩斯探案时,自己会在脑中建立一座“思维宫殿”,通过查找其中的联系来破案。作为一个吃货,我的脑中有座属于自己的“味道宫殿”。而因为这味麻,让千里之外的两家特色饭馆在我的“味道宫殿”里产生了奇妙的联系。重庆饭食普遍带麻,那年在重庆求学,生活都仿佛被泡在麻味里,嘴唇微麻,日子也麻辣。
等我把思绪从千里之外扯回来时,店里已经被坐得满满当当了。一个阿姨招呼自己的同伴赶紧坐在空位上,同伴说“不急,把面端上了再说”,阿姨却一把拉她坐下,“你怎么偏不来行情啥,等哈别人就坐给了!”
果然,骗不来(兰州话,意为不明白)“行情”的人一进来便受到了惊吓:“怎么这么多人!”
一碗牛肉面,让早起的人也生出紧迫感。
DAY 5
坐标:七里河 · 磨沟沿牛肉面
曾经常被人问起“兰州哪家牛肉面最正宗”这样的问题,每次我都是苦笑着说“都一样”。但是吃到第一口来自磨沟沿的牛肉面后,我彻底推翻曾经的念头,觉得被啪啪打脸了。
还不及进门,便被特有的香味所包裹了,初秋的早晨天气清寒,从牛肉面馆里引出的阵阵香味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真是闻着味儿闭着眼睛就能找到的一家店。他家的面馆里被各种不同的香味填充着,神奇的是,即使是各种香味的混合,你却能从中闻出区分度:锅台边上,牛肉汤底鲜香,面条锅里散发着小麦香,成箩的蒜苗散发着淡淡的蒜香,侧门边上,油泼辣子的辣香,甚至锅里的萝卜香味都能拎出来。即使此刻在写字,想到这些,我的口水已经管不住自己了,吞咽一下,改日再吃一次。忘了说,老板娘告诉我,这家店是从她母亲那里传过来的,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跟在我后面的是两女一男,一开口就知道是游客了。带队的大姐告诉我,他们是分别来自上海、安徽和青岛,这次去了新疆,途径甘肃。昨夜刚从玉门关离开,连夜开了800公里的车到兰州,就是为了吃这家的牛肉面。
“侬知道么,他们说我把他们忽悠了800公里,吃了这碗面,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我在忽悠了,兰州真是个好地方哇!”
一碗牛肉面,让远方的游客爱上兰州。
磨沟沿牛肉面门口是条单行道,大清早这里好停车,好多出租车司机师傅也会聚在这里吃,边吃边讨论国庆期间载客的情况,“人多啊,都拉不过来”。
DAY 6
坐标:天庆格林小镇 · 1915牛肉面
“你不是在找真正用肉和骨头熬汤的牛肉面嘛,我给你说一家,站在锅头外面就能看见那肥肥的大鸡挂在锅沿上,牛骨头在锅中间翻滚。”
“在哪里,快告诉我!”
“叫个1995还是1955我也说不上,在北面滩那边,怎么起哈的这个名字啥……”
有天吃完面回来的路上,一个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向我推荐这家数字命名的牛肉面馆。
等我按照司机的指示辗转找到那里,才发现是1915……
刚进门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走错了,这装修的逼格,离吃西餐就差一杯红酒的距离。暖黄的灯光,精巧的手办,复古的录音机,作为装饰的“二八”自行车,藏有玻璃装饰的桌面,关键是有面墙居然写满了数学公式!amazing!
那些年折磨过你的三角函数、双曲线、抛物线统统复活了,不行,我要赶紧吃碗面来压压惊,把那些年对数学的仇恨一并吃下去。对,还要配着店里播放的优雅的背景音乐《绿袖子》。
连着5天吃“细的”,今天我想来点不一样的:“师傅,来个韭叶!”
一喝汤就知道了,货真价实,真是鲜!有一味辣椒很出挑,平常都是少辣,这次一开口就是“辣子多些!”
吃面的间隙,抬头发现这里不仅装修风格独特,服务员的服装也很有趣,衣服背后都是纯正的兰州话,比如“不老放香菜”。
家住附近的袁先生自己做生意,每天早上过来都在这里吃一碗。
一碗牛肉面,让兰州话更有趣,也开启生意人红火的生意。
DAY 7
坐标:草场街 · 苍鹰牛肉面馆
这是实验的第7天,原以为连着吃面会让我麻木,没想到,我的味蕾却越来越敏感。比如,走到苍鹰牛肉面门口时,便敏锐地捕捉到了一味胡椒味。
苍鹰牛肉面曾享誉黄河北,不大的馆子里挂着各种获得的荣誉。我的爷爷曾经每天早上舍近求远骑着自行车去他家吃面,节假日的时候,我有时会跟着他一起去。两年前爷爷过世,我没再去过这里。这次依然要了细的,不过身边吃面的人不在了。
黄河北居住着大量的兰州土著,这里的面馆也最有兰州土著们的风格。
两个大叔一起进门,他们的对话不是讨论今天吃什么,而是先抢着付账。这样的对话经常能听到:
“家你再不管!”
“有呢,我有呢!”
刘师傅开出租车夜班,在清晨交班前准备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我们是下苦人,牛肉面能吃饱。”他说。
领桌的张师傅也是个司机,不过是专门开微货车运送货物的司机。昨天夜里三点,他被丧葬店的人一个电话叫起:“缓哈人了,把水晶棺拉过来”(“缓”的意思为过世)。
这趟够远,他从盐场堡出发,沿着阿干镇,直上皋兰山后山的一个村庄,送一趟来回两三个小时,“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送”。
天还没亮,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回家的路上,把空车停在路边,吃了碗牛肉面。吃下这碗面,回去再把后半夜的觉补回来。
一碗牛肉面,让我想起亲爱的爷爷,也让这些“下苦人”获得些许的抚慰。
7天,7碗头锅面
每一碗牛肉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大家同吃着一碗相同的面
过着各自精彩或复杂的人生
头锅面与普通面不仅区别在汤底的鲜味上,它更是一种符号,一个象征。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讲究吃头锅面了,一方面有面和汤的原因,正如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
“你没听过么,以前的牛肉面馆,都是卖着卖着,汤没了。现在的牛肉面馆,都是卖着卖着,面没了。”
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再无闲暇去进行这样的仪式,年轻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追逐更远大的梦想上面。
几天下来,我发现吃头锅面最多的是三类人:远行的人,出租车司机和一些慕名而来的旅客。
清晨兰州牛肉面头锅时刻发生的故事,是去赶赴一场丧事,是告别;是去迎接漂亮的新娘,是新生活的开始;也是旅人们和一座城市的作别,是留恋。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夜晚温暖的醉酒。头锅时刻既不只意味着喜,也不意味着悲。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是生活本来的面目。而在这个时间,在这座城,还好有一碗热辣滚烫的牛肉面温暖饥饿的胃,让出发这件事情拥有了更多的仪式感。
这一定是会被我永远记住的7天。
说好的 彩 蛋 在这里:
经 过 我 的 细 心 观 察
发 现 大 叔 们 吃 牛 肉 面 特 别 爱 跷 二 郎 腿
没 图 我 说 什 么
【有料实验室 · 实验员】
【 问 答 时 间 】
莎 小 妹 V S 宋 五 四
1
Q:为什么想到吃头锅?
A:因为没吃过,好奇。也怕丢脸,一个在兰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没吃过头锅面,说出去太丢脸了。
2
Q:在假期天天早起,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你的?
A:被饿醒的。我前一天晚上不吃饭,第二天早上5点多肚子就咕咕叫了。
3
Q:有什么收获吗?
A:有,早起让我的假期比别人多了一倍啊哈哈。
4
Q:哪家的头锅最好吃?
A:好吃是没有标准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人喜欢清淡的,有人喜欢重口的,我觉得好吃,别人不一定觉得好吃,所以我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而已。
5
Q: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么?
A:有,收获了好多牛肉面师傅和出租车司机做“看见兰州”的粉丝啊哈哈哈。
6
Q:做完这些有什么疑惑么?
A:有,想不通为啥老板今天一大早还要请我们吃牛肉面,我已经连着吃了7天了啊啊啊啊……
7
Q:以后还会这么早起吃头锅么?
A:不会。
Q:这么坚决?
A:对啊,因为我有 牛 大 坊 啊,牛肉原汤,无任何添加,煮起来方便,健康美味,随时随地都能做出只属于自己的头锅!
长按扫描二维码,微信直接购买牛大坊,或搜索“牛大坊”淘宝官方店铺,选择最适合你的套餐!
*不想错过“看见兰州”的消息?把“看见兰州”置顶吧!
*此文系“大河奔腾”与“牛大坊”联合出品,图文转载请联系授权。
——— 莎小妹精选 ———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