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00天群英会超凡大师集中营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余秋雨谈创作

2019-08-24  本文已影响55人  周卫英
余秋雨谈创作

创作也有艰苦性,但这是一种在文思阻塞时长久期待的艰辛,是平时陶冶性情、积贮感受、磨砺才华时必须付出的艰辛,而不是“写不出硬写”式的拼搏。

在创作的实际过程中,永远需要松快灵便、进退自如、左右逢源、纵横捭阖的心态。

不要执持太甚,不要胶着太久,不要钻之过深,不要爬剔过细。总而言之,要从容不迫地把握住自己心灵的音量,调停有度地发挥好自己的创造力。

要如此,就必须减轻心灵的外部负载;能做到如此,就自然会产生真切、天籁、浑然、澄激的佳作。

哪怕写了一辈子,写到最后一篇文章,也不要企望读者的信任惯性,写坏最后一篇文章是极有可能的事,到时候只能再一次领悟:我与读者未曾签约。

写作人自己也是读者,总该从自己的阅读心理上领悟:不存在永远忠实的读者,不存在那个想象中的契约。

医生检查病人需要做心电图,我们在写作和修改的时候也等于在做心电图,既是文章的心电图,又是读者的心电图。

心电图一旦出现平直线,就有死亡信息在觊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把生命重新激活。

我在修改文章时也常常把自己转换成一个医生,用尽量苛刻的目光检查每一个段落的“心电图”,看看有哪些平直线出现了,有哪些令读者厌倦的硬块需要剔除。

可惜等到发表时,仍然会发现不少硬块还是从我眼皮底下逃过去了,真对不起读者。

在我的文章中,自认为那些不错的句子都是一字一句认真苦磨出来的,但奇怪的是其中最令我满意的文笔却并非如此。

往往是,熬了很久,苦了很久,头脑已经有些迷糊,心志已经有些木然,杯中的茶水又凉又淡,清晰的逻辑已飘忽窗外。突然,笔下来了一些句子,毫无自信又不能阻止,字迹潦草地任其流泻,写完也不会细加琢磨,想去改动又没有了心绪,谁知第二天醒来看,上上下下都不如这一段精彩。

有时,不读书也能构建深远的情怀,甚至比读书还更能构建。这是因为,我们在失去文字参照的时候也摆脱了思维羁绊,容易在茫然间获得大气。

写作人处置情感的基本要诀正是收敛和从容。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读者感情的自愿投入,收敛给了读者以空间,从容给了读者以信任。

挖好了沟渠,读者的感情洪流迟早会流泻过来,如果一味是自己滚滚滔滔,哪里还有读者流泻的余地?

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总是最能用常人的目光和情怀来叙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全人类的价值,他们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这真是平凡和伟大的相辅相成。

有所保守,才能有所创新。最值得我们保守的,不是观念不是形式,不是文体,而是常情。只有把持住了它,才能给创新以最大的许诺。

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

故事可以被别人剽窃,但神情剽窃不去;话题可以被别人重复,但韵味重复不了。可见,不是故事和话题,而是神情和韵味决定了谁是谁。

记住那些曾经使别人和自己眼睛一亮的火花,细细琢磨,慢慢扩展,那要不了多久,自己的整体品位就能凸现出来。

灵感是生命的突然喷发,生命大于理智,因此在喷发的当口上,理智已退在一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