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系列|(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2-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漠寒嫣

01从一个人 想到一个剧(种)

最近一周,莫名其妙地想刷一些影视圈叔系男演员的影视片段。然后大数据推送了一个重案六组佟组长(邢岷山饰)的影视cut出来。

(这位大叔和张嘉译、张子健刘奕军等是同学哦)


10年饰演赵丹 这个我不熟,有熟悉的小伙伴吗? 重案4 组长佟林

顺手百度一下,他最近的一部影视作品好像是迷雾剧场的《八角亭迷雾》,印象当中老早看过海报简介什么的,但是一直阴差阳错的没有看,索性大概搜索了一下网上的评价,汇总结果是褒贬不一。

因为对演员比较熟悉,大学时候重刷重案六组4的时候也已经了解过该演员的一些生平了,所以我更关注的是影片故事背景设定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昆剧团,昆剧(曲)什么的。

在顺手百度一些新闻采访的时候发现,果然在创作过程中,他是有推广昆曲的“私心”的。而且在我看到影片最后的字幕中,他和他夫人(八七版红楼梦中柳五儿的扮演者)也是影视剧中的昆剧顾问,其夫人还承担着剧中一些昆曲的配唱工作。

02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

为什么说他和他夫人有能力担任影视剧中昆剧部分的顾问而且还可以承担配唱工作?

那是因为邢岷山在去北影读书之前,曾经在浙江昆剧团学过10年的昆曲(剧),而他的老师(也是岳母)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传承人——沈世华老师。

连八、九十年代大众非常熟悉的TVB朱茵版黄蓉、还有青蛇传里王祖贤的配音以及港星陈慧珊、黎姿、佘诗曼、廖碧儿、滕丽名、钟嘉欣、郑秀文很多形象的国语配音,也都来自沈老师的徒弟、邢岷山的亲姐姐——邢金沙。

所以说,他们一家可以说和昆剧的渊源非常深厚。


“《八角亭迷雾》剧中有很多篇幅是以昆曲《牡丹亭》来辅助剧情展开的,里面的许多折子戏都很吃功,唱腔、身段难度很大,对我一个唱老生的来说更难,之前也是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向我岳母沈世华(昆曲名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请教,尽量做到最好。”—— 网上一篇对邢岷山的采访

因为大学的时候非常喜欢邢岷山饰演的重案六组4中的佟林一角,当时去了解过演员生平,然后通过他又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昆曲(昆剧)艺术,也了解了上世纪50年代关于昆曲(昆剧)的一些故事。

比如说“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讲的是昆曲进京演出《十五贯》,获得成功,从而挽救了当时式微的昆曲。(一个小插曲,当年我因为看重案刚了解了一下相关新闻,老师讲课便引用了十五贯以及里面一个人物做例子,印象中只有我能跟上老师的反应。)

再比如说昆曲(剧)在中国有百戏之祖(另一说法为百剧之师)的称谓;再比如通过微博了解到沈老师出了一本关于昆剧的书《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03(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对戏曲的了解最早来自电视剧《女人花》,其中也是影视剧中有关于地方戏——黄梅戏的选段。因为兴趣,然后慢慢去了解、去挖掘,从地方戏黄梅戏、徽剧到它们的发展历史,比如徽班进京,同光十三绝等等。

然后就是《霸王别姬》,尤其是其中后半段“有个小孩儿问,这得挨多少打才能成为角儿啊,”简直是我对戏曲学习非常艰苦最直观的认识。

再然后就是因为重案六组佟林,了解了一些昆剧什么的。

我记得有采访讲过京昆不分家,一些京剧演员是必须要会一些昆剧唱段作为基本功的。(邢岷山90年代演出的武生泰斗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反向例证)

谈了一些传承,谈谈创新。

通过影视剧中的展示,让观众去了解我们国家的戏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包括我个人对戏曲认识比较直观和深刻的地方,都是在影视剧中先接触,有了好奇,有了兴趣然后才去挖掘了解的。

另外一个就是短视频。我印象当中有一些京剧演员因为疫情,剧团没有演出,他们会直播一些京剧演出中的妆发形成过程呀,演出技巧什么的,而且很吸引人,也有一定的受众,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的非常好的方式方法。

有感于“毒教材”,我反倒觉得多多去继承和发展、传承和创新中国自己的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钮镖老师在纪录片《中国村落.再造》中说过: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立体的国学。过去农耕社会,一个人可能没上过学,但可能听过书,听过戏,那他就不会丢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备注:

沈世华:她是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中的第一名女教授,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钮骠,男,曾用名钮维骠,字捷之,(沈老师的丈夫)戏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钮晓晴,他们的女儿,邢岷山的妻子。

Ps:就在发文前去网上找配图的时候,从邢岷山老师的博客发现,昆曲已经入选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第21年了。相信随着国家的重视,我们的文化传承载体会越来越好,国家的文化自信也会越来越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