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入园,从容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个3岁男宝的妈妈,目前孩子入园不到一个月,我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兴奋、对孩子的牵挂、焦虑到最终恢复理智和平静的心里路程。我慢慢的认识到,孩子入园,是孩子和家长共同迎接新生活的开始,是需要一起适应和成长的。那么,孩子入园,家长最容易犯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
孩子初入幼儿园,家长易犯的几个问题
1、入园焦虑。所谓的孩子入园焦虑,其实真正焦虑的主体是父母,孩子的焦虑除了需要面对新环境以外,更多的则是来自父母情绪的影响。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了孩子的哭闹、反抗等表现,而忽略了自身的情绪反映。而孩子是最容易受父母影响的,父母的不安、担忧,孩子回来后反复的询问幼儿园情况,都让孩子无形中承受了心里压力。
2、急于让孩子独立。如果家庭教育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习独立,到了幼儿园是很容易适应的。而对于那些被过度保护的孩子,独立意识没有得到及时培养,尤其是隔辈抚养的孩子,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到了幼儿园不能很快适用,父母就难免陷入急切地想要孩子独立的情绪中。可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见到父母更多的是想要撒娇和依赖,父母却想让孩子处处自立,这种情况下冲突就会不断发生。
3、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家长受社会上某些早教机构的影响,看到有些幼儿园课程丰富,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给孩子报名英语启蒙、识字、算术、诗歌国学等各种培训班。孩子从幼儿园出来,还要参加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增大,身心疲惫。
4、完全放手。以上三个问题说的是压力型家长,还有一种偷懒型家长。他们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平时孩子有老人照顾,学校有老师教育,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了。于是,下了班可以很晚回家,即使回家,也很少与孩子交流。平时因为不接送孩子,也很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结果,导致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了解,与孩子的心里距离也越来越疏远。
孩子入园初期,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作出调整。作为家长,一定要对未来生活中的变化进行预判,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度过迷茫和焦虑期。那么,父母一旦出现以上问题,应如何尽快进行自我调整呢?
1、做好自我情绪梳理。关注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新台阶,孩子需要做好生理、心理的准备,父母同样需要。学会适当的放心、放手,信任孩子,信任老师,孩子一定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偶尔的情绪反应,父母无需反应过度,毕竟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做淡定的父母,孩子将来才能从容的应对生活。
2、给孩子时间慢慢适应。初入幼儿园,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生活自理,孩子们之间因为平时训练程度不同,能力也参差不齐。家长如果看到别的孩子做得好,一味地强求自己的孩子,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慢慢来,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快乐的接受,一点点学习,每天都能快乐的进步。
3、关注孩子成长。平时无论谁来接送孩子,父母都不应缺席孩子的成长,平时要多与孩子交流。3岁以后的孩子,随着每天接收信息量的增大,心里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对外界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做事情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父母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业余时间多陪伴孩子,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增强亲子关系,体察孩子的内在变化,才能更好的培养教育孩子。
4、与老师定期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不要把孩子全部托付给学校和老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支撑了孩子的成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弥补、共同作用。学校给与孩子独立生活、参与集体的机会,家庭给与孩子亲情和温暖,两者互通有无,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积蓄能量,应对未来的调整。作为家长,一定要定期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才能更好的辅助学校教育,及时纠正各种偏颇,防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偏离航道。
5、适度报名学习班。适合安排孩子成长需要的学习计划。报学习班,要注重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培养,6岁以前的孩子,需要的是在玩中学,不要用枯燥、严厉的学习氛围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处于适应期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需要多接触大自然,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跑、跳、玩,锻炼身体,同时也释放了内在情绪。揠苗助长,产生的只是短期效应,却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家长们需要放下让孩子从小竞争的观念,还他们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的育儿经验都是一点一滴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积累的。面对新环境,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期,请家长给自己放手的机会,给孩子学习的时间,慢慢适应、多多交流,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