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少年时的记忆






今天到故乡老街给母亲去拿药。
因为又是一个晴朗的天,选择了徒步去。
从父母家到老街一共2.5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带着白色的帆布棒球帽,穿着浅驼色大衣和咖啡色平底皮鞋,一路上踩着轻快的步伐,风儿轻轻拂过面庞,感受到暖冬那最温柔的抚慰。
临近春节的故乡,街头已经挂起了红灯笼,配上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恰到好处的美,点亮了整个城市,呼唤着远方的游子们早日归来,笑迎那些各方游客的到来。
穿过熟悉的街道,脑海回忆起少年的时光。
那时的街道没有现在这么美、这么宽。零星的几家餐饮店和服装店成了我过年过节最期盼去的地方,米线,饵块,烤豆腐小吃是我们当地人一辈子的热爱。还有街心花园的剧院,装载了多少梦想。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珠江源广场,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夺人眼球。有谁知道三十多年前这里的模样呢?
那时到处是平房,这个公园建造时我还在念初二,刚满十三岁,学校组织我们去公园挖土。那时公园的边上有一个荷花塘,每天我与小伙伴们上学时都会经过,那河堤,那夏日里飘在池塘的荷花像涟漪一样在我心底冒起了记忆的泡泡,我想起了伙伴丽萍的黑头发,艳的两块晒红,她们的音容笑貌跟荷花一样的美好。
那时艳暗恋他们干休所一名同年级的男生,老是跟我提起他。这名长相和才情俱佳的男生最后却成了偷看女厕所的“坏男孩”,彻底地毁了他在所有爱慕他的女生中的形象……
我在公园的河边坐着,眺望着远方的高楼,城市的新面貌见证了这几十年的硕果累累。
曾经的女孩们都变成了阿姨,有的甚至都做了外婆或奶奶。
城市脱了旧貌换新颜,从沧桑的岁月中走上了阳光大道。
走着走着,我走到了康桥坡,这是我放学与伙伴们驻足的地方,为了一个八分钱的烧饵块,我们咽着口水等待着摊贩火炉上慢慢地翻烤着。饵块上的油辣椒和甜酱油一样都不能少。这记忆的味道,珍藏在在我记忆最深处,历久弥香。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皮鞋店。脑海里跳出了那双奶奶给我买的红色钉字红皮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双有跟的皮鞋。奶奶带我来店里选购的,穿上它时,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我像一个公主,堪比如今拥有了芭比娃娃的女孩们那般高兴。穿上红皮鞋,配上我的喇叭裤,我少女的模样就在那时第一次绽放光芒。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老街。当时这条老街有一个著名的电影院——潇湘电影院。那一年上映《街上流行红裙子》就是在这里看的,我忘不掉那红衣少女,还有我们的少女时代。
那时爸爸带着我和哥哥从大理搬到故乡,还没有分到住处,我们就暂住在小姑姑家。
小姑爹家住的是老街的老房子,木房子,有阁楼,有庭院,木雕的门特别雅致。他们一家人是信耶稣基督教的,都慈眉善眼的,每周做礼拜。我记得那些温馨的场景,还会跟着默念“阿门。”
我看见了郑记凉粉,这个开了三百年的百年老店如今还是这样不张扬地营着业。
不一会我来到了民俗文化博物馆,从一楼抗日战争红色纪念馆到三楼民俗文化馆,我一个一个地参观,敬仰那些革命先驱们用他们的热血和赤子之心留下了这些英雄事迹,让这些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令我泪目。



故乡的变化太大了,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不忘初心,怀抱着坚定的信念,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兴旺富强,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