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6号思维写作教室《读懂一本书》文章笔记

掌握这些技巧,就能快速读懂一本书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虾米大家

樊登老师新出了一本书,叫做《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用了两天时间,在上班的路上听完。他为什么出这本书,因为很多人问他怎么才能读懂一本书。我想,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问怎么才能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想创业,想致富,想变聪明,想变有能力。


读懂一本书

我们每天都太【忙】了,哪些忙是真的在创造生产力?哪些忙又是在浪费时间、无意义的消耗精力?很多时候,【忙】变成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忙,就不用下班后去读书;因为忙,就不用周末去学习新的技能;因为忙,就不用每天锻炼身体。因为忙,我们总想着一步到位。

而我们内心深处其实都清楚:没有量变就不会产生质变。没有每一天的提升和改变,就不会有脱胎换骨的进步。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

如何选择一本书

可以参考四个原则:TIPS。

T:Tools

代表工具,这本书会让你学到有用的工具吗?能够学了马上去实践吗?比如沟通的方法,写作的方法。

I:Ideas

代表理念,概念,想法。这本书有新的理念和想法吗?是带有创新性的吗?

P:Practicability

代表实用性。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改变吗?

S:Science

代表科学性。这本书有科学的支撑,有详实的数据吗?

如果一本书能够经得起TIPS的考验,那么选择阅读它基本就是没错的。同时,在选书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也要关注趣味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和欣赏。

如何买书

也是四个原则:

选对出版社

大的出版社、口碑好的出版机构,信誉保证会更佳,可以帮我们做选择时省去不少时间。有一些小型的新锐的出版机构也值得我们挖掘。

选对作者

作者的背景和口碑,以往的出书情况,也是我们选书的重要因素。

有靠谱的推荐人

很多时候买书不是自主的,身边总有一些爱读书的人给我们推荐好书。我们也常常会在微博、微信里看到一些大V推荐书单。推荐人对书籍的品位,决定了他们能否推荐合适的书。

选对内容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序言和目录,再大概翻翻前几页的内容,如果对我们的口味,就可以买来深入阅读。也是在读了樊登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盲区,对于一些基础原理、科学性的书籍,也有必要去了解。在基础科学里,蕴含了很多解决方法,都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读不懂怎么办

读不懂先放放

当我们的理解力还不到的时候,读不懂是很正常的,那就先放放。不要自责,也不要跟自己较劲。理解力跟阅历是相关的,总需要一些岁月的沉淀。

多读书

理解力不够跟阅历有关,也跟阅读量有关。就像上学时候老师说的,多读几遍就懂了。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阅读量,很多东西自然就融会贯通,理解力就跟着提升。所以,即使没有按照TIPS选书,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也要多读。在多读的基础上,兼顾TIPS,拓展自己的边界,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圈。读多了,自然就懂了。

怎样读书更有效

反刍。不停的在书上划线,看上去好像很用功,其实效果往往不佳。真正有效的记住这本书的方法是,阅读的时候专心致志,读完之后合上书去回忆书里的内容,可以写下它的要点,也可以做一张思维导图。如果卡在某个地方,就打开书再看一看。每次卡住的时候,就是大脑被摩擦的过程,经过摩擦而产生的痛苦,会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樊登老师讲的这个大脑被摩擦的观点,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不禁想到每次我们被老师和老板问住的时候,我们就会对那个知识点、工作节点印象最深,也会最努力的去记住和完成。这就是大脑被摩擦的过程。

如何快速理解一本书

找到这本书的使命

他说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使命,要解决一个人生大问题。作者通过写作的方式跟读者沟通,要向读者讲明白自己要达成的使命是什么。他就需要方法。也就是每一个章节,排篇布局,这是这本书的树干。当我们能够快速的找到这本书的框架,找到提纲挈领的部分,就掌握了它的使命,也就明白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梳理论证过程和逻辑

找到骨架之后,还要看树干上的枝杈,也就是论证过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哪些调查研究,他的逻辑是什么。找到作者的论证逻辑,对一本书的理解就八九不离十了。

可信赖的数据

有了树干和枝杈,还要有叶子。叶子就是数据、案例。可靠的数据,详实的案例,能让一本书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当我们把这三个方面都理解了,一本书很容易就读懂了。

另外还有一些读懂一本书的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阅读这本书。

讲给别人听

最后,当我们读懂一本书,自己懂还不够,还要能够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也能听懂。当我们做到把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让别人能听懂并且觉得好的时候,我就真正掌握了一本书。

这也很像我们做一场培训,我们要问问自己:

这次培训的使命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培训的结构、逻辑是如何设计的?
有没有详实的案例和数据支撑?
培训师有没有让学员的大脑被摩擦?

如果培训师能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做到位,我想这样的培训一定会成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