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秘密是时间,一切的秘密都是时间

2022-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白云兰子

0813早起读书跑步写作,我的人生四件套

追求过程极致,会忽略速度

早起:06:00醒即起。一个没有设置闹钟的周末依旧准时起床。与欢快的小狗同行,享受早起的轻松感。

身边不时有跑者经过,他们擦肩而过时轻微的呼吸声,渗透着汗水的背影,总能带给我一种崭新、活力的气场。年幼的孩子跟着父母在跑、跑步爱好者三三两两边说边跑,一副欢乐的动感画面。而绝大多数的跑者都是一个人,或听音乐、广播或默默奔跑,留下的是一行行坚定向前的力量。

对于我,早起遛狗的30分钟,就是一个能量输入的时段。雷打不动每天跳舞的老人家们,听着经典歌曲翩翩起舞的样子,带给我的是生命的能量。不管年龄多大的老人家,都一丝不苟地做着动作,他们的认真程度,比舞蹈课上的学员还要更上一个台阶。走过她们的场域,我带走的是认真,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哪怕你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而我,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每个任务,就是每位陌生的奶奶们给我的能量。

熟悉却陌生的独行跑者,看着他们一圈又一圈跑过,衣服从干到湿,从湿一部分到全部湿透,我都会为他们点赞。走在跑者们绕圈的路上,我带走的是坚持。坚持做一件事,哪怕就是一个15分钟的晨跑。而我,坚持做好我喜欢的每件事,比如早起、跑步、读书、写作,这也是每位跑者凝聚到我身上的能量。

不时总有人问我,如何坚持做好一件事,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最便捷的方法是,想坚持就到自律能量最强的场域去吸取,比如运动场、学习场。在那个场域,每个人都高度专注,聚集在场内的能量值超大,想改变的人多去类似场合,或多或少,会吸取不少能量。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办法:盘点一下身边最自律、最坚持的人,创造机会多和他们在一起。

当我自律的能量减弱时,我会主动把早起遛狗的时间拉长,刻意在每一个运动场域里多待会,从他们的动作、笑容、步伐、背影中,吸取我需要的坚持能量。

读书:李松蔚《5%的改变》

我学习到的知识:

一篇非常长的问题、回答和反馈,但我都认真阅读了。记住了两个知识点。

一是原来提问者可以不做任何改变,把问题交给时间。李老师对提问者的明确态度,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应对堪称典范。同时,李老师的建议也很明确,能让你妈妈感受好一点的,只有时间。当我看到这一部分时,有种倒呼一口气的感觉。原来还可以这么干。咨询师面对来咨询,想改变的提问者,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不用做什么,因为你已经做得非常好。按照之前的应对模式,期待对方的变化。

之前有个观点,谁痛苦谁改变,在提问者与妈妈之间,一定是提问者觉得痛苦,妈妈还在自己固化的模式中,没想到李老师会用提问者不变,等妈妈变化的模式。这的确让我耳目一新。妈妈有妈妈的痛苦,她的痛苦来自她的成长经历,不是提问者的问题。妈妈的痛苦需要她自己解决,任何人帮不了她。

二是李老师对时间的理解。时间很神奇,没有一种状态是永恒的,不是你变,就是她变。过去一直是你主动改变,迁就她,这次你把她当作一个会变的人,等等看?既然是等待对方的改变,提问者就不能着急,保持自己的稳定。剩下的,把一切交给时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和时间做朋友,不焦虑、不着急,静待花开。就算是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如何用合适的方式相处,让彼此舒服,也需要学习、磨合,更需要时间适应。

正如提问者说,葡萄酒的秘密是时间,一切的秘密都是时间。李老师在回复中,对时间的理解,特别喜欢。不管自己还是他人需要改变,都离不开时间。

跑步:户外慢跑+快走2小时。没有任何工作任务的周末,特别轻松,穿起轻便的跑鞋,户外开跑。继续听书《拖延心理学》,继续为直播连麦分享做信息收集。

听书的30多分钟,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点:原来有拖延症的人除了害怕失败,对成功也有恐惧。拖延症的人有一个典型观念,就是把价值观、能力和自身表现划等号。他们容易把自身表现上升到能力和价值观的高度。一件事情做好了,他们容易觉得自己很厉害,有能力。一件事情没做好,他们马上觉得自己没用。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故意拖着把事情搞砸。事情没办成,他们会说,不是我没有能力,是因为某个环节、某个人不配合或耽误,失败和自己没有关系。

原来对成功有恐惧的拖延症的人,一般都是家庭问题。当家里人总质疑他的能力时,他也容易产生对自己的自我怀疑。做事情的时候会有惯性思维,每次在做事情快完成、快成功时,就是我们说得就差临门一脚时,他反而没有加速,用拖的方式应付着,事情始终不能闭环。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身边很多同事的工作模式有了不同的理解。平日对做事拖拉的同事,都是一个要求:快。

听着分享,对今后面对拖拉的人有了不同的应对模式:一是多观察一下身边的同事,尽量分析一下做事拖拉同事背后的原因。可以把任务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列好完成时间。在做得过程中,随时关注他,给予协助和鼓励。密切关注每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划上小句号,避免出现拖拉现象,造成任务没完成。

二是不管多小的任务或事情,都把最终完成时间告诉对方,或提早和对方沟通。比如:这个方案要在本周三17:00前完成初稿。有没有困难?明天午餐后,13:00-13:30,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沟通一下上周的活动方案,你今晚辛苦一下,把方案再优化一下?

三是与常拖拉的同事外出,可以把约定的时间提早10或20分钟,把提早的时间告诉对方,而自己按照20分钟后的时间到场,也是一种我尝试过,双方都觉得不错的交往方式。

工作、生活中常遇到拖拉的人,除了对他们有微词外,我们还可以多一份理解。或许他的拖拉有背后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作为我们,还可以向前一步,在共同完成的事情上自己做一些调整,说不定对方的拖拉会慢慢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