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当乞丐
“我的理想是当乞丐”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案例。 书中说到一个几岁的孩子对老师说:“他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当个乞丐。”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他说当乞丐多好呀,不用读书,不用写作业,也不用上班就有人给钱,而且也花不完。
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很是不满,也给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无论老师怎么说,他都坚定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当一个乞丐。
理想不分贵贱,但这样的理想在这么小的年龄坚持这样说,不仅对自己没有帮助,而且对班上其他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和他一样,也想什么都不做,不劳而获,这种思想是万万不能有的。
这个老师他很无助,请教专家。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是我们班有孩子这样说 ,估计我也很难说服他。事实上班上确实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只不过他的理想不是要当一个乞丐而是无所谓, 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说实在的,任何一个老师班上有这样的学生,你都是很无助的。 不是说他的理想不高级,而是他有这样的理想,会导致他没有动力,没有自信, 继而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 在本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无所谓,那么长大以后就会吃生活的苦。
具备这种想法的孩子,思想比较单纯。他认为乞丐什么都不用做,饿了就去乞讨,渴了也去乞讨,总有人会给他们,而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动动嘴而已。
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并不是每一个乞丐都可以乞讨到他想要的食物。 运气好的,遇到一些阔绰的好人,会给你一些想吃的美食;运气差,不仅乞讨不到要吃的东西,可能会要来一些残羹冷炙。
想吃什么东西完全不由自己,别人给什么才能吃什么,别人不给,就只能饿着。表面上确实如此,不用工作,不用学习,只顾“享受”, 但这种享受实际上是不自由的,是受他人心情好坏来决定的。
乞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半片瓦, 游走在天地间,看似潇洒,实则孤独无助。 这些道理成人包括家长,老师都知道,但你现在无论怎么给他讲,他都不会明白的。他只想逃避学习带来的苦恼。
为什么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在他们周围没有好好学习带来的正能量。 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 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又不自觉。时间长了 ,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放弃了,孩子也放弃了,只剩下老师一个人,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劝说,都是形单影只。
“我的理想是当乞丐”和“山里的孩子长大后继续放羊”一样的道理。 在他们的意识里学习那么辛苦,成绩还提不起来,不如当一个乞丐,那样就不用学习了,多好! 放羊娃也一样,长大以后放羊,娶媳妇,生孩子,孩子长大干什么?继续放羊……
孩子小,不知道当乞丐到底会带来什么。老师有责任继续劝说,虽然意义不太大,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哪怕他有一点点改变, 都是值得的,也是不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