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国富论》
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什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国家财富标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在现代也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
那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在现代的我们眼中,这样的看法无可厚非
而在亚当斯密的年代,其实这种看法是少数派
当时主流的是重商主义,即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准在于贵金属的量,也即价值是贵金属的固有属性
一定程度上,重商主义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反映的是货币的价值,因为拥有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就掌握了货币,而谁有多的货币,谁就能享受更多的物质
而亚当斯密看来,他们混淆了货币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亚当斯密觉得,价值不应该藏在货币里
为了证明这一点,亚当斯密推演了一遍货币的发展史
刚开始,人类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随后,一些交易物因为交易方便或者大家都认可其价值,一些人们开始囤积这些交易物,因为这些交易物不容易被拒绝
随着时光流转,这些用于交易的交易物优胜劣汰,人们普遍接受了用金属来当做这样的交易物
金属凭什么凝聚了价值,摇身一变成为价值的代言人
第一,金属可分割,这方便人们衡量交易多少的物品
第二,金属不易磨损,与其他通用交换品比较,金属化学物理性质稳定
第三,金属是稀缺的,一点的金属足以代表人们赖以生存的物品价值
第四,金属携带方便
这么多好处,使得金银在通用交易物中胜出,被当做普世的价值
当然,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就是作假,他的纯度与重量无法全部一模一样
于是,为了维持交易的秩序,人们特别是政府,开始统一铸币
因为铸币权的掌握,政府国家开始积累自己的信用,并以此背书而发行纸币
所以,亚当斯密认为,货币或者贵金属只是一种交易的媒介,它只是交易的桥梁,并不是真正的价值,人们并不会因为金银而去交易,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去交易
人们挣钱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钱这个东西可以花的出去而已
所以,经过推演,货币没有价值,而真正的价值依然还是交易物本身
再进一步,交易物凭什么有价值?
亚当斯密认为,这是因为交易物凝结了劳动
之所以交易物可以被交易,是因为想获取对方的劳动成果,而自己的劳动成果恰巧是对方想要的,于是,达成了交易
亚当斯密的观点启发了一大批经济学家
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既然劳动是真正的价值,衡量一个国家的富强,就是衡量其劳动产出量
换句话讲,一个国家要想富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生产力
那怎么提高生产力呢?
我们现在知道:社会分工来促进生产力
回想一下人们为什么以物换物,这是因为自己付出相对少的劳动,可以换取自己付出劳动多的物品
因为分工,所以交易双方都有对应的那个分工的智慧,知道如何做才能劳动收益最大化,于是付出比一般水平更低的劳动,就获得了劳动结果
无疑这是共赢,交易双方都因为智慧而付出了更少的劳动,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或者说更需要的劳动结果
分工与交易就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在这个循环中,当然还有获取外物的智慧的参与,智慧是技术革命的主题,但是亚当斯密的年代,技术革命还蜷缩在历史的角落
于是发现+生产+交易就构成了完整的价值创造闭环,价值交易也形成了市场,人类社会进入了共赢的局面
时光回朔至亚当斯密年代前200年,但是欧洲是世界经济的中心,遵守的主流是重商主义
区别于亚当斯密的主张,重商主义玩的是零和博弈的游戏,
重商主义认为的价值,是金银贵金属,所以,生活支出是被迫的
他们一方面注重经商之道,把金银贵金属堆得满满的
另一方面,他们除了被迫的生活支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消费
重商主义国家争取贸易的顺差,尽可能把物品销往外方,尽可能收关税,尽可能自己生产
在农业文明的背景之下,农业靠天吃饭,坏年景,再好的农具也阻挡不了天灾
财富的想象力也被局限至农业文明的框架里,能不能吃的饱,只能靠天,要想多一点吃饱的可能性,就是积累贵金属货币
于是,这场零和博弈中,要想获得更多的贵金属,一是抢地,二是抢金抢银
那么,抢地抢金抢银经过二百年的发展,终有尽头
这时,社会分工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使得这场零和博弈走到尽头,开辟出另一条人类经济发展之路
这条路指向开放,而重商主义者希望用封闭状态,对外只有侵略与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