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地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

没有人天生就要受气的,你值得被温柔以待!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30人  胖李说

先给大家讲一个熟悉的小故事,70%的人可能都曾经历过,也许你也不例外。

朋友啊霞纳闷诉说,前几天她不小心在家里把玻璃杯盖子碰翻到地下,“砰”地碎了一地,然后就有了这段啊霞和老公啊明的对话。

啊明:碎了什么?

啊霞:杯盖。

啊明:又那么不小心!

啊霞:倒水时碰到了。

啊明:总是各种不小心!

……

啊霞心里委屈,但不想因为这样的小事引起夫妻之间的争吵,委屈吞下肚子里就算了。

故事说到这里,先不去讨论啊霞有何委屈,也不讨论啊明的冷漠与大男人。就讨论一下上面的这段对话,假如对话换成这样,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假如啊霞和老公啊明的对话变为这样:

啊明:碎了什么?

啊霞:杯盖。

啊明:伤到手了吗?

啊霞:没有。

啊明:没伤到就好,下次要注意!

假如对话换成这样,我想啊霞并不会感到委屈,这当中隐藏着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关键,暴力沟通。

看过《非暴力沟通》的人,应该会更了解暴力沟通是怎样的一回事。书中讲述了一个核心,要想让语言变得平和,你需要表达客观事实,而不是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面对自己的内心诉求,你需要去请求他人,而不是“强人所难”。

在日常生活当中,像上面这样的小事经常会发生,我们总是习惯随口而出,用自己内心设好的标准去衡量对方,而对对方的感受视若无睹。

请不要轻易对身边的人道德评判,你以为的理所当然其实是一把双刃刀!

道德评判有怎样的表现呢?道德评判,有点像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就像啊明的话,“总是各种不小心”,一次不小心把杯盖打烂了,就被冠上了“总是”,也许把很久很久以前的不小心都加上了。

道德评判最常使用的句法,否定句、疑问句!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和老公出门,锁铁闸的遥控只有一个,在我口袋中。老公出门后就很大声地冲我说,“你没有带遥控?!”,我理解他为什么会疑问,因为很久之前我试过一次没带钥匙,结果可能是条件反射,他大脑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可能又没带钥匙。

这简单的几个字在字面上可能没什么问题,但人是情感类动物,人类说话是有语气的,简单的文字加上不同的语调,可以变成温暖的一抹阳光,也可以变成下次双刃刀,伤了对方同时也伤了自己。所以,请尽量少用否定句和疑问句,因为这样说话经常让人感觉带有质疑与不适感。

有时候,两个人互相对话,那不一定就叫做 [沟通],顶多算是沟搭了但没通!意思就是你说得振振有词,而我却听了委曲求全,那如何改善呢?

一件事情发生,不管是大事少,尽量少用否定句、疑问句,话语之前尽量少加上 [总是]、 [又]等这样的副词,多用陈述句来表达肯定的语气,正如上文改过的阿霞与啊明的对话那样,只是少了几个字,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事情发生了,要说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不要扯上以前发生的,不要说  [你以前怎样怎样......],不要轻易就用惯性思维给人贴标签。这也就是俗话说的以事论事,

以事论事有什么好处呢?假如你真的对某个人或事持有质疑,这样做可以让你的疑问变的客观实在,不容易挑起对方的反抗情绪与抵触心理。

例如,公司里有一个员工经常迟到,工作态度散漫,作为经理,得知这个消息后,要怎么做呢?

一种做法是直接把这名员工叫到办公室,气冲冲地说:你怎么经常上班迟到呢?假如你就是这名员工,你会有怎样的情绪呢?我想这个员工肯定马上反驳一句“我哪有经常迟到”。

另一种做法是,经理可以先去人事部,调取这个员工的上班打卡记录,记录一下一个月下来这个员工到底有多少天是迟到的,然后再把员工叫进办公室,让他看着自己的上班打卡记录,“这个月,你有10天迟到了,是有什么困难吗?”这时候,这位员工会无力反驳,甚至会惭愧低下头,因为事实胜过千言万语,更何况人都是有羞耻心的。

同一件事情,用客观事实说话和用惯性思维说话,效果截然不同。

没有人天生就是来受气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