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定风波(莫听竹林打叶声)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塗小坊

作者 苏轼 北宋词人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及小序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让苏轼得了疾的,但作者置自己得疾于不顾,反言春风春雨之意趣,胸襟之高也是不言而喻。

上阙写雨中情形,以固收本念抗衡外物侵扰。“莫听“、“何妨”、“谁怕”六个字,写尽坚守本心之“唯我”之境。不理会“竹林打叶声”,且“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折射出其人生意趣。

竹杖芒鞋、烟雨平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浸润一种暂离宦海之后的轻松自得之情。这种清苦装束与尔虞吾诈的黑暗现实相比,一蓑烟雨让人措手不及去,纵有染疾可能,但是在一个自由天空下,呼吸自由空气,有着久违的清净心境,更令人快意。

下阙写“已而遂晴”,实写雨后景象。先经雨淋过,再有料峭春风吹拂,“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远处山头的斜阳又似乎传送着丝丝暖意。这是对上阙“莫听、何妨、谁怕”精神的一种及时愧报。

煞拍乃由这两种精神的抗衡中升华。回首刚才吟啸徐行的萧瑟之处,前瞻山头夕阳斜照,坚定了归去的决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只有归隐,才能彻底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一旦超越是非,自然也就无所谓得意的尽欢和失意的剧痛了。

作者从生活细节入笔,小题大做,将人生态度如盐著水般地融入其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