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何开发田园课程

2020-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建一所小而美学校

“田园课程开发”是建设“乡村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之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开发“乡村田园课程”。

一、乡村小学当地资源课程化实施的四种常见模式

1.乡村德育课程:通过“亲子种植”课程培育家长与孩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亲密感。

2.万物生长课程:包括“我是小果农”“我是小菜农”“我是小花农”等。让学生全程参与体验万物生长的神奇,在体验劳作的辛苦和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乡土文化课程:例如海南长龙小学以民俗民风民情民艺等为课程资源,开设“七巧苗绣”“舌尖上的田园”等系列,将传统文化和乡土情结种在学生生命里。

4.草根STEAM课程:融合科学、技术、体育、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田园综合实践活动。例如,“风车”主题包括“野菠萝叶编风车”“风车如何转起来”“我的风车故事”等内容,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二、田园课程指标

“现代教育热衷于学自然科学但却对自然本身‘兴趣了了”。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物体的构成要素而‘对活生生的植物、动物、星辰、浮云、天气,乃至整个自然世界缺乏真实的感受和经验’。”田园课程则相反,它要求师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地头,丰富知识和经验,让知识“活”起来;它让“田园”变成了“课堂”,让乡村生活的教育意义在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和凸显,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它用发现的眼光来审视广阔乡村被“漠视”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发展“脚踏实地”。为此,研培院建立了以下田园课程指标:

适合: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全体学生。

生长:学生思维有生长;学生能力有生长;学生情感有生长。

激活:激活学生经验;激活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兴趣。

体验:全程伴随体验;人人参与体验。

链接:链接学生已知;链接学生生活。

幸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程得到尊重;能享受成功喜悦。

有效:投入成本低;目标达成度高

主动: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全程参与。

有趣:活动形式有趣;活动内容有趣。

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

提升:思维水平有提升;知识技能有提升;情感态度有提升。

三、建设田园课程教师团队

要想建设好田园课程,首先为学校选择一位想做事、能担当、有田园课程开发经验的校长。当然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单凭校长一人也难以开展,需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必须培养一支认同田园课程理念,懂得如何实施田园课程开发的教师团队。培训制度、师轮岗制度和教师专业成长制度都是好办法。

四、打造幸福田园实践基地

幸福田园实践基地的教育内容,划分为菜圃和瓜圃两个板块,也就是蔬菜栽培和瓜类栽培基地。立足“服务学校,锻炼学生”的宗旨,坚持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每周四下午第3节统一组织学生到基地有针对性的,按照“严谨、安全、有序”活动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锻炼、感受和体验中,在与泥土亲密接触中,体会劳动收获艰辛与快乐。

五、幸福田园课程的分类

幸福田园课程对来自田园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分成“自然篇”“文化篇”“创造篇”。

自然篇——四季的田园:引导儿童认识农具、农作物,学习种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过程,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探究能力。

文化篇——文化的田园:收集有关田园的农村谚语、时令节气、童谣、故事、游戏等,让儿童在田园文化的熏陶中,加深对田园的了解和热爱。

创造篇——儿童的田园:带儿童进入田园,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描绘、表达他们眼中的田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以“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为课程理念,强调“丰富经历、真实实践、自主探究、激荡思维”的学习方式。以校本课程为重要载体,学校开展了种植实践课程,同时进行了田园与基础学科的学科融合,并开展了“亲子节”、“收割节”等特色活动,形成了田园课程的完整体系。

1.幸福田园课程的重要载体

开发校本课程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以幸福田园课程为主干,同时又以学校办学传统、地域特色和人力资源为“土壤”,逐渐枝繁叶茂,开出幸福的花朵。田园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属于操作体验课程,例如“小农夫”课程、“小眼睛”课程、“植物儿歌”课程、“泥塑”和“剪纸”课程等。

“小农夫”课程为种植实践课,以幸福田园实践基地的菜圈和瓜圆为场地,分为种植篇、护理篇、收获篇、品尝篇,其中前三篇适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品尝篇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课程强调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孩子体验种植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小眼睛”课程分为两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一是“小眼睛看幸福田园”,二是“小眼睛看白沙”。其中,“小眼睛看幸福田园”以观察花卉、瓜果、蔬菜为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小眼睛看白沙”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介绍白沙特色美食、旅游景点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植物儿歌”课程尝试通过植物儿歌的学习和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在课程设计上,由“我会背”“我会画”“我会编”板块组成。

“泥塑”课程和“剪纸”课程鼓励学生将生活中所见所喜的物品,经过艺术加工后转化为手工制品,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还可以将田园课程与语文、美术联合起来,着手开发“我爱读写绘“课程等。

2.种植实践课——陪伴孩子成长的主体课程种植实践课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易至难,从激发到实践、从观察到探究,保持课程的整体连贯;在横向上,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孩子们运用完整的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

如何开发田园课程

3.学科融合——基础课程,也能在田园里实现

田园特色课程还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美术欣赏、科学、音乐、品德等学科与种植实践课进行嵌入式的融合,既有“学科内统整”,又有“跨学科统整”;既有“学科与活动统整”,又有“校内与校外统整”等等。课程不再是“孤军作战”,关联与整合成为课程实施的常态。比如种植课上“猜想系列”作文、“小苗成长记”观察日记系列、“田园风光写生”“丈量我们的种植地”等,又如“田园艺术节”上各班原创有关田园的歌曲和诗篇,再如“丰收节”更是实现了学科大融合:孩子们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的种植园里有这么多学问!”

4.特色活动——教育回归生活,打造不一样的亲子空间

围绕着田园种植的不同阶段,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展示,以达到“此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的目标。比如,学校通过“种植节”“开荒节”“我和苗苗同成长”“丰收节”“亲子种植”等,将特色活动课程化。

另外,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种植活动中还设置了亲子种植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这样一方面让家长教孩子种植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田园课程,消除之前部分家长对实施田园课程是“不务正业”的误解。日日劳作的田间地头,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也登得上学校“大雅之堂”。

特色活动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校的田园课程与外部资源做了联结。孩子不会种植,向父母请教;老师不懂育苗,向外部公司请求帮助;学校田园课程的成果,也可以和家长、社区共同分享。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让学校与外部的各类资源得以融会贯通;让孩子们不仅爱学校,也爱社区;让家长们更了解孩子、更了解学校,打破了原有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从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家校关系。

5.建立幸福田园课程评价体系

第一,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做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蔬菜生长情况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第二,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同他们的参与程度密不可分。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强化对教师的评价,就是抓住了田园课程的关键。对教师的评价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田园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记录以及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等。要求每位教师在期末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并进行课例展示,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予以落实,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并完善对该案例主题的指导。

如何开发田园课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