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以为我们俩不合适,很奇怪为什么性格如此不合,却走到了一起。
他,非常外向,好说好笑,急性子,好着急,爱热闹,总是愿意和朋友一起吃吃喝喝……
我,内向,不好说笑,慢性子,啥事都想往后拖,喜欢安静,宁可自己在家里喝米汤,也不想出去吃饭,除非是特别特别熟的朋友……
所以我们俩经常是互相嫌弃,总是在吵架时会说要离婚,不再互相折磨,彼此放过……
也正是因此,我痛定思痛,想要再努力一把,看看我们的婚姻到底怎么了,所以追随冯老师走上了学习心理学之路。
随着不断地听课,看书,画图,不懂的找冯老师交流,我逐渐发现:我三十多年的生命历程里,一直都有和他类似的人存在。
小学时,有个同学比较强势,事儿挺多。很多时候,其他同学不跟她玩,我不忍心,就经常自己陪着她。
初三时,班里来了一个复习生,她物理特别好,但是也很骄傲。别人问她题,她嫌麻烦,不愿意管。我问她题,她总是耐心地讲解。
中专时,有一个外县的同学赵姐,她也一样。大大咧咧,咋咋呼呼,天不怕,地不怕,标准的女汉子型。可是每次从家里回来,都会给我带她们县的特产来。周末我们一起步行出去,一逛就是一天。
最有意思的是,毕业后在追光工作一段时间。弟弟曾经在和追光一墙之隔的东方上过初中,他那时不怎么学习,像个小混混一样,在那一片认识很多人。
家里有一件他朋友的毛衣,非常个性,因为前边一半红,一半黑。那时他经常不回家,我就穿着这件毛衣去上班了。
从此,我的六年级学生知道了我和弟弟的关系。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自责,明明知道弟弟不学好,没有帮助他,却还以此为荣,这不是助长他的不良之风吗?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我当时的想法,面对这些六年级的大孩子,我有点黔驴技穷了。看似无心,实际则是想要借弟弟的名头打压这些孩子们,让他们看在弟弟的面子上,不要上课闹事儿。
由于这些种种原因,我又一次剖析自己:
1.我的同学也好,弟弟和老公也罢,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活出了真正的自己,这些都是我没有勇气做到,却又非常向往的。
2.由于我的两个我2,最喜欢和谐,所以在家里任何事儿都是由妈妈做主。所以离开家上学,工作等,都需要有一个人来代替妈妈的角色帮我拿注意。
所以,我家老头儿真的是非常符合我潜意识里的要求,所以我被他吸引再正常不过了。